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1
作者:

宗喀巴大師造論;巴梭法王等合註

譯者:

釋如法、釋如密等

出版日期:

2016-06-01

書系:

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定價:

1000

購買紙本書:

Hr

書籍簡介

  • 關於本書

    一部修學成佛次第的百科全書!

    《菩提道次第廣論》(簡稱《廣論》),為藏傳佛教格魯派開派祖師宗喀巴大師(1357-1419)所造。是一部將佛法三藏十二部的扼要攝集為一,依循深見、廣行二大車軌的宗規,編為學者修習成佛次第的鉅作。內容詳述了從凡夫到成佛之間,完整、無所缺漏的修行次第,是一切學者行持的指南,被譽為藏傳佛教最重要的論典之一。近年來,因由日常老和尚等諸大善知識不遺餘力地弘揚,漢地學習此論者已蔚然成風。

    《廣論》的註解中,最權威者即是《四家合註》。《四家合註》是由格魯派的四位祖師各自針對《廣論》所造的註解,四位祖師分別是巴梭法王、語王堅穩大師、妙音笑大師、札帝格西。其註解的內容普遍為教界所認可,加上四位祖師的註解形式,同樣都是箋註,並且各有各的側重點,不僅不相妨礙重疊,且能交相輝映、互為補充。這幾個特點的融合,促成後人將此四家彙為一編,以《四家合註》的面貌問世。

    本書為月光國際譯經院譯註。譯師釋如法、釋如密等參考玄奘大師的譯場,建立嚴密的翻譯與校對制度,依法尊法師(1902-1980)漢譯之《廣論》為底本,完整漢譯《四家合註》之原文,同時更增加白話語譯、校勘、註釋、說明等項目,故名《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旨在令學者容易了解本論的內涵,而於研讀之際,也能多面向學習相關延伸知識、理論基礎及疑難辨析,堪稱為修學《廣論》之百科全書。全套將分為八冊依次出版,於2016年7月正式發行第一冊〈道前基礎〉的內容。

    完整顯示

  •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造論:宗喀巴大師
    合註:巴梭法王、語王堅穩尊者、妙音笑大師、札帝格西

    【關於四家合註】:http://bwsangha.org/news/d/518-07009

    譯者介紹

    釋如法、釋如密等

    月光國際譯經院,成立於2013年年底。總監真如老師為弘揚清淨傳承教法,匯聚福智僧團中修學五部大論顯乘法要之學僧,參考唐代玄奘大師的譯場,因應現況,制定譯場制度,對藏傳佛典進行全面性的漢譯與校註。

    本書之譯場分工:總監、授義、主譯、主校、主潤、審義、合校潤、核定、參異、考據、語譯、眾校、眾潤、提疑等。由釋如法、釋如密擔任主譯及主校譯師。

    翻譯過程中,先由主譯譯師將藏文原典譯出,接著由主校譯師對譯文、白話語譯、校勘、註釋所形成的文本進行審查;主潤譯師為文章潤色;審義譯師負責解釋經論中的難點,或由他向師長請益;合校潤則彙整統籌校文與潤文之建議,向主譯提出修改建議。 嚴密為學,窮究義理,祈願立聖教於千古,利有情於萬世。

    【關於月光國際譯經院】:http://bwsangha.org/news/d/523-07012

    完整顯示

  • 目錄

    002 譯場成員
    003
    日宗仁波切序
    008
    總監序言
    009
    出版說明
    012
    編輯凡例
    023
    科判
    039
    箋註序言
    053
    道前基礎  皈敬頌
    101
    造者殊勝
    157
    法殊勝
    197
    講聞軌理
    249
    親近善士
    349
    修習軌理
    429
    暇滿
    461
    道總建立
    510
    綜述
    594
    索引      佛菩薩、人名
    600
    書名
    608
    法相
    614
    地名

    完整顯示

  • 出版序

    第102任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 序

    總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悲智力的本體、勤持戒律舞現著袈裟相、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師最勝吉祥賢,如同《教授王經》廣泛宣說道:「阿難,現在供養我白水晶鬘的這位童子,將復興我教,未來濁世中,於具『止』地界,建寺名具『善』,其人名『善慧』……」,興建卓山甘丹尊勝洲寺;特別又如大師自己所說:「今勤瑜伽多寡聞,廣聞不善於修要,觀視佛語多片眼,復乏理辯教義力。故離智者歡喜道,圓滿教要勝教授;見已釋此大車道,故我心意遍勇喜。」廣大地弘傳講修的教法,特別依著五百智者的的頂嚴―具德阿底峽尊者所造的《道炬論》,將具足四種殊勝,三種特法的三士夫菩提道次第,以及依靠至尊文殊的口訣,將三主要道的扼要善巧地收攝,而撰寫了三地唯一明燈―《菩提道次第廣論》。

    之後《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大乘道明炬論》作註者出現的順序,如慧海大師所說:由耳傳教授受囑者巴梭法幢的轉世―巴梭天王法幢對難點撰寫一部箋註。之後遍智法源的口傳教授,由座主達隆札巴.慧海及五世佛王的親教師―座主珍寶法增二師依序傳承,由德竹堪布語王堅穩作註。在此之後,遍智妙音笑語王精進對所有難點撰寫直指心要的詳細的箋註―《金輪》。之後則是白文殊所攝受的色拉傑札帝格西大寶義成撰寫《毘婆舍那註》,共產生四部箋註。過去雖然有結合這些個別箋註進行講聞,但是在十三迴繞任戌、西元1802年,由勝壽司庫善妙幢合併刻版,這即是首次印行《四家合註》。由於此刻本有許多箋註安插錯誤及不正確之處,假如此本盛行於世,對於教法弊大於利,因此經赤親語王美譽、紹勝諾門汗妙吉祥智教法幢等先後因重囑咐要重新善加校正,哲蚌木雅格西戒勝主要承擔此重任,在這之上赤親語王美譽及絳孜法王善慧任運等諸多善巧成就者進行校訂,此第二版於十四迴繞壬寅、西元1842年在勝壽寺重新印行。第三版在十六迴繞丙戌、西元1946年依照攝政親教師達札仁波切的敦囑,完全依循前次勝壽寺的刻本,由政府在布達拉宮雪印經院,雪域利樂寶藏洲刊刻。

    最近台灣福智團體以上述為底打算出版漢文《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應依上述具足善巧成就二種功德的許多正量士夫經過校正的箋註,其中個別應該安插之處,以及前後無謬,不摻雜臆造之失,才必然能夠承事大寶講修聖教。由於這非常重要,因此希望所有譯者將上述內容放在心上。

    應台灣福智團體即將出版漢文本《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請求說需要賜予此書一篇序言。

    時壬第102任甘丹赤巴、喜馬拉雅山脈上部阿里拉達克
    日宗轉世佛教日輪(圖燈尼瑪)於西元2016年4月26日
    在南印大寺甘丹尊勝洲寺的甘丹座主樓撰寫
    釋如密 恭譯

     

    總監序言

    生老病死,是人生似乎難以更改,難以迴避的大災大難。眾生為了生死,淚成了海,每一生所拋下的屍骨,如不損壞,則可成須彌。

    但佛陀找到了那樣痛苦的一個解藥。所有成佛之路的艱辛與偉大,只是為了不忍眾生苦的堅忍探索。偉大的佛陀成功地渡越了生死的大海,並令有情眾生得以渡越,並擁有令有情眾生得以渡越的方便。那方便即是八萬四千法要──浩瀚的典籍所詮說的自度度他的不二法門。而《菩提道次第廣論》以三主要道詮釋佛經的要義,是一個補特伽羅從凡夫到成佛所有的次第無所缺少的一個殊妙法門,自從宗喀巴大師造論以來,被廣大的修道者奉為不能離開的稀有的引導與難得的助伴。所以道次第的注釋,多達三百多種,而《四家合註》是其中最權威的一個注釋,幸得上師仁波切的傳承,鳳山寺的法師們認真的學習藏文二十多年,用了十一年完成了從攝類學到俱舍論的第一輪的學習的課程,才開始譯經。在量與非量層層辨析中,力求準確再準確,多方請教大善知識,為求一字的深義,也曾用心良苦,真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真實寫照。

    至今終於能出版《四家合註》,請廣大讀者莫將經典容易看,浸滿著傳承祖師、譯師們心血乃至生命譯著,實非為名為利,也非只是讓家中的書櫃多飽滿些,以眩人目,終是為了芸芸眾生依之離苦,無量與無邊有情依之得樂。為勸發此心,為成熟眾善,代代譯師,殫精於此。捧讀之際,成熟相續善種子,出離三界的種子,乃至大乘種子,以此報三寶上師的洪恩、父母恩、僧眾恩、眾生恩,這方是世世代代的出家人擎舉教典的目的啊!

    真如

    完整顯示

  • 詳細資料

    ISBN:9789869325714
    規格:精裝 / 632頁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出版地:台灣

    完整顯示

  • 內容連載

    出版說明

    兩千五百多年前,本師釋迦牟佛出世,為娑婆世界久處無明長夜的眾生,帶來無限的光明與希望!無量有情多生多劫以來無法解決的生命問題,因此得以解決,不僅可以生生增上,甚而能夠解脫、成佛。

    佛陀示寂之後,歷經正法、像法而至末法,歷代傳承祖師紹隆佛種,續佛慧命,源遠流長的法脈,亙古一如的道心,師師相承,光明續耀。

    般若為佛法之核心要義,一千六百年前,由彌勒菩薩所造、無著菩薩傳出的《現觀莊嚴論》,將《般若經》隱義現觀之內涵,和盤托出,故此論又稱《般若經論現觀莊嚴頌》,成為世所著稱「彌勒五論」之一。

    一千年前,不論大乘小乘、性宗相宗乃至顯教密教所有智者的頂上莊嚴──阿底峽尊者,從印度被迎請至西藏弘法,造《菩提道炬論》,將佛陀三藏十二部融攝成為「道次第」,傳授時人,開啟道次第學修之先河。

    六百年前,宗喀巴大師,總依《現觀莊嚴論》,別依《菩提道炬論》,同時廣引經論,而造《菩提道次第廣論》。因此,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即是總攝一切佛法之綱要,能普利有情眾生,從博地凡夫一直修證到圓滿佛果的大寶全書。

    由於宗喀巴大師清淨圓滿的教證功德,與震古鑠今的佛行事業,經其不可思議的悲智願力所詮釋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六百年來已真實饒益了無數有情。

    此曠世鉅作古來註疏者不少,其中最為著稱而完整者,即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顧名思義正是由四位祖師加以註釋,令佛日光輝,再次顯耀。這四位祖師分別為巴梭法王、語王堅穩尊者、妙音笑大師及札帝格西。

    其中,巴梭法王主要是針對難解、簡約的文句,嵌入字詞以釋其義,令學者暢讀無滯;語王堅穩尊者多為徵引典故、歸結論義、探討難點,結合修要的大段註釋;妙音笑大師側重列科疏文、釋說難點之科判式註解;而札帝格西則註解前三家未詳盡註釋之〈毘缽舍那〉。四家註解交相呼應,互為補充,四家的箋註合輯,形成一部天衣無縫、完整的《廣論》註本。

    1966年,恩師 日常老和尚由於特殊因緣,在台灣獲贈《廣論》海內孤本。而後多年於海內外廣學深研漢、藏佛法,見到本論如此殊勝,矢志弘揚,先於1982年在洛杉磯啟講,雖屢次挫敗卻毫不氣餒,更以清淨的發心、無與倫比的慈悲、智慧與勇氣,廣傳此一教法,於今《廣論》學員遍及世界各地。

    2000年,真如老師值遇了日常老和尚,殷重地祈求老和尚能詳講《廣論》的止、觀二章,以利廣大習學道次的眾生。當時老和尚告訴真如老師:這個佛法事業,就由你來完成。轉而敦囑真如老師求受《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的傳承。

    於是真如老師向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多次祈請,於2002年得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的傳承。

    2013年,仁波切應真如老師及眾僧祈請,蒞臨大覺佛學院,歷經半月,為五百多位僧眾及五百多位居士完整傳授《四家合註》講誦傳承。此希有的道次傳承,遂始傳佈於漢土的僧團、信士之中。仁波切更殷重囑咐真如老師及求法僧眾,交付弘傳此法的神聖任務。而日常老和尚高瞻遠矚,於二十年前即開始招收沙彌,教令學習古文及藏文,以期將來成辦譯經事業,饒益各方眾生,遂有本書的誕生。

    本書是由月光國際譯經院參考玄奘大師的譯場分工,斟酌現況,訂立一級譯場的各種分工:授義、總監、主譯、主校、主潤、審義、合校潤、核定、參異、考據、語譯、眾校、眾潤、提疑等。嚴密為學,用心於契理契機,祈願立聖教於千古;對未學佛者,有趣入之階;對已學佛者,由此更為增上;對於已學習《廣論》之佛弟子而言,更是一部不可或缺之修行寶典。

    全書正文架構包含五項:

    一、「原文」為《廣論》原文與四家祖師箋註文,《廣論》文採用粗明字體,箋註文配合不同祖師註釋標色,採用中黑字體,科判文則為特粗明體。

    二、「語譯」為《廣論》及四家箋註的白話語譯,採用字體為與原文相同之小字,俾利不慣古文者,免於消文所難,能輕鬆了解其內容。

    三、「校勘」為參校不同藏文版本,讓讀者即使不懂藏文,也能讀到不同版本的差異處,配合不同祖師箋註標色,採用仿宋字體。

    四、「註釋」有四種內容:
    1.「譯註」即對法尊法師譯文更動說明。
    2.「考據」即註解引文出處、人物生平、地理考據。
    3.「法義」即註解論點中出現的法相名詞及難解之義理。
    4.「訓詁」即訓釋原文中的古文字詞。
    以上四種,皆採用中明字體。

    五、「說明」全書共有十五篇,針對原文中具有爭議性議題的討論,採用仿宋字體。

    以上五項,由於內容繁複,恐有不易了解之處,敬請參閱〈編輯凡例〉。

    同時,主譯者為協助讀者學習,特撰〈綜述〉一文,因篇幅關係,置於正文之後,讀者可尋之細閱,以利趣入。

    全套《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擬分八冊依次出版,首冊即是本書,內容為詮釋《廣論》之〈道前基礎〉;其後分別為:〈共下士道〉一冊、〈共中士道〉一冊、〈上士道〉(至「四攝法」)一冊、〈奢摩他〉一冊、〈毘缽舍那〉三冊。

    本書內容龐大複雜,雖經多人反覆編校,然錯漏之處必所難免,懇請十方大德不吝斧正!

    感恩上師、三寶、護法加持,本書得以出版問世!

    祈願正法僧團恆興隆,聖教久住恆光耀!

    祈願一切見聞者,學修增上,速疾圓滿離苦得樂!

    完整顯示

Hr2

推薦閱讀文章

有話要討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