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資料提供/福智文教基金會
採訪記者/廖育君
§ 勇士心語 §
因為經歷過陪伴他人的艱辛,我才能深刻體會佛法帶來的轉心力量,因為每一個境界都是向上成長,不可或缺的基石。
—陳怡君
「好,您別著急,我馬上趕過去!」緊握著話筒,手心不斷出汗,我努力安撫電話另一頭無助的婆婆,並盡可能放緩說話的語氣,試圖緩解婆婆高漲的情緒。唐氏症的小叔,因一時情緒失控,打破了浴室的鏡子,不善言詞的他,總以高聲吼叫和婆婆互動,導致他們即使已相處多年,仍不斷有衝突。我從話筒中聽出婆婆的聲音充滿了悲傷,於是決定趕緊起身前往婆婆家。
一進到婆婆家看到的便是滿目瘡痍,還有驚魂未定的小叔和坐在一旁臉色慘白的婆婆。我趕緊先將現場散落一地的玻璃碎片收拾好,確定沒有遺留的危險碎片後便轉身查看小叔手上的傷勢,沒想到在此同時,一股強大的無力感瞬間向我襲來,讓我不斷在腦海中問著:「為什麼這些事要我獨自處理?」
先生的生父在他四歲時就過世,唐氏症的小叔是婆婆跟繼父的孩子。嫁到夫家後我才知道,原來婆婆罹患憂鬱症多年,平日總躺在房間、足不出戶,公公也患有躁鬱症及恐慌症,而先生因忙於工作,不常和家人互動,所以照顧全家人的重擔,在我嫁入夫家後就瞬間落在我肩上。

我身為家中的老么,從小備受父母兄長的照顧,鮮少吃過苦頭,但嫁到夫家後得承擔起許多事、關照每個人的心,這些都是我過去未曾經歷過的。而在我和先生的三個小孩接連出生後,照顧公婆的工作也不曾間斷,所以時常得要抱著孩子奔波。現在憶起當時的歷程還是非常訝異,自己到底是怎麼撐過來的?尤其是想到要加倍費心關照憂鬱症的婆婆,還是讓我頓時烏雲壟罩。
「菜煮那麼軟是要怎麼吃?當我牙口不好嗎?」「你買的這個東西我嘸甲意,緊拿走!」當時不僅要時常面對不斷哭泣的婆婆,更令我畏懼的,是她情緒性的話語。每次和她對話總會被她如利刃般的話語刺傷,總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對,導致我時常在結束一天工作後於夜裡暗自掉淚。因此那時的生活對我來說就像身上被綁上無數笨重的鉛塊,不斷將我拉下深不見盡頭的深淵。
我曾想過要拋下一切一走了之,遠離這個充滿陰霾的家,但想來想去還是覺得這樣實在是很不負責,畢竟婚姻是自己選擇的,過得幸不幸福得靠自己去掌握,而且怎能讓父母為我擔憂呢?當初他們風風光光地將我嫁出去,如果我最後哭喪著臉逃回家,他們該有多憂心?出嫁前父母總耳提面命要孝順公婆、家和萬事興,所以我提醒自己,唯有讓自己過得更好才能讓這個家和諧美滿,也才有機會報答父母的恩情啊!
我很愛我的父母,也希望他們能得到兄嫂很好的陪伴與照顧,如是因如是果,所以我決定提起心力好好孝順公婆,試著把自己放到最小,並努力思考自己還能為公婆做些什麼?思考怎麼做才能讓這個家變得更好?我開始嘗試將關注自己的心轉向關注家人,並不斷鼓勵自己,讓自己提起勇氣克服眼前的困難。

後來,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小兒子的國小老師介紹我學習佛法,在學習一段時間後我才了解到原來面對境界,不是將不如意的事藏在心底,撐出看似無憂的樣貌,而是應該運用法義調整內心,才能真正解決煩惱。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我深刻體認到佛菩薩明瞭一切的智慧,這讓我心生嚮往,所以當時便決定未來也要持續學習佛法,以跨越重重難關。
慢慢地,我學會向佛菩薩祈求,冷靜看待令自己糾結的負面情緒,練習換位思考、體會婆婆的苦,也開始試著用柔軟的話語和婆婆對話,漸漸的,我們的關係開始出現了轉機……
「那時我覺得很丟人,攏不敢帶你小叔出門。」在一次聊天中,婆婆終於願意敞開心房跟我說,她在丈夫過世後,隻身撫養兩個孩子,當時為了讓兒女擁有完整的家,所以決定再婚,卻沒想到婚後生下的孩子竟是唐氏症寶寶。生活的苦難接踵而至,霎時間她覺得痛苦、憂慮、絕望如排山倒海而來,而從那時候開始,憂鬱症就開始如影隨形,自己猶如活在陰影中的幽魂。
「我也煩惱恁不需要我,所以整天都在哭,現在才知卡早根本白操煩,恁確實非常愛我!」婆婆的話讓我很訝異,在她未開口前,我從不知原來這些年在她憂鬱的背後,竟藏著一顆這麼孤單的心。雖然她嘴上說不太能接受小叔是唐氏症,但我知道,她最擔心的人其實也是小叔。為了減輕她照料的負擔,我決定每天送小叔去上課,假日也把他帶在身邊,希望藉此讓婆婆得到些許放鬆,慢慢卸下負載在心裡的沉重。

在努力一段時間後,婆婆的憂鬱症也漸漸看到好轉的趨勢。現在的婆婆說起話少了尖銳的刺,變得柔軟了許多,並且也開始願意踏出家門,每天早上都會到公園運動。變開朗的婆婆,朋友也漸漸多了起來,每天似乎都迫不及待要出門去運動!看著她臉上展露的笑容,我也覺得非常開心。前陣子她還特地買了一袋水果,讓我帶回家供佛,雖然我就住在市場隔壁,要買水果直接去買更方便,不過現在,我感受到的是一個老人家對我滿滿的關愛,所以便欣然接下她的心意。
在陪伴家人的過程中,我終於理解,為什麼佛法總鼓勵我們要利他?因為當你真心關注他人時,一定會收穫到不曾有過的快樂。如果沒有嫁進這個家,我永遠是那個什麼都不懂的么女。很感謝父母的教育,讓我敢於迎向擔任照顧者的工作,也因為小叔的示現,我更能領會《廣論》中對暇滿的解釋,這些年自己真的成長許多。
有一次婆婆語帶哽咽地和我說:「好加在當時有你,撐起整個家,那嘸阮早就散了!」但其實我覺得真正支撐全家人的,是佛法的內涵,否則我不可能有足夠的正念,穿越所有的困境。
回想這段被淚水浸潤的記憶,正是我學習佛法的前行準備,因為經歷過陪伴他人的艱辛,我才能深刻體會佛法帶來的轉心力量,因為每一個境界都是向上成長,不可或缺的基石。感謝佛菩薩帶給我的勇氣,我會努力讓自己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