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廣論班|脫下法官袍,黃一馨化身一線教誨志工

監獄廣論班|脫下法官袍,黃一馨化身一線教誨志工

14837
Hr

文字/鐘敏瑜

脫下鑲藍色邊的黑色法官袍,換上一身休閒服,法官黃一馨踏進雲林監獄,準備以教誨志工身分,與受刑人分享生命課題。

一個是送人進監獄,一個是關懷監獄裡的受刑人,從容在兩個看似迥異身分間轉換,黃一馨笑著說這過程可不簡單,進監授課的起點,得由三年前的一次向真如老師提問的因緣講起。

面臨司法與佛法實踐難題,真如老師帶領釋疑

黃一馨表示,三年前自己心裡有些困惑,因此趁著去P島請法時向真如老師提出兩項問題、尋求建議。他的第一個問題,是自己擔任法官多年,雖然總遵循法律、公正問責,但學習佛法——尤其是「業果」概念——後,他對於司法與佛法開始產生一些混亂:雖說犯法者有罪,但用剝奪自由、甚至剝奪生命的方式來懲罰,真的適當嗎?從業果觀念來看,這是否也是造業了?

第二個問題,是他雖然持續透過書籍學佛法,卻不知道該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內容知道,但是我發現其實我的心裡面,只在原地踏步。」他希望找到方法,讓自己的心能夠一步一步更靠近教理。

2017年台灣法律人P島請法團。照片提供:監獄廣論班
2017年台灣法律人P島請法團。照片提供:監獄廣論班

 

前面語氣中還帶著苦惱與疑惑,不過憶起見到老師那天,他忽然變得振奮起來。原以為他是急著分享老師提供的解答,沒想到他一開口,首先分享的是老師當時出人意料的舉動。

「一進教室,老師竟然跟我們行三鞠躬禮耶!」老師告訴在場的法律人同修,「這個禮是代替社會大眾向他們致敬的」。司法人員是維護社會正義的「守門員」,尤其是弱勢族群,更是深深受惠於司法的保護。老師一開場的幾句話,就為黃一馨長久以來對司法工作的疑惑提供最簡潔有力的解答。

他也學到,依照法律來審判本就是司法人員的職責,與其鑽牛角尖硬要想辦法改變,不如把心力花在受刑人的教化與關懷上,這個方法可行度更高、效果或許也更好。老師並當場交待法師要籌辦「監獄廣論班」。

不過黃一馨也坦承,當時老師的說法雖然解決了他對於司法工作是否與佛法相衝突的疑問,但對於監獄廣論班這件事,他並不太確定自己是否真能藉此解決心中的佛法實踐難題。後來,受到性承法師鼓勵,他才決定接下師長的志業,帶著「且走且摸索」的心態,參與監獄廣論班的籌備工作。

這,就是黃一馨與監獄廣論班的緣起點。

依受刑人需求設計課程,誘發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監獄廣論班」初期的籌備工作包含決定課程內容以及與各地監所商討上課方式。性承法師帶著大家共學師長的教誡,並討論如何成辦師長的心願,還透過詢問在監獄工作的同修,以及拜託擔任假釋犯觀護人的同修做調查,統整受刑人內心最迫切的需求,獲得健康、假釋機會、未來的工作與家庭關係如何修補等答案,並以此作為設計課程時的參考資料。

而上課時間方面,他與雲林監獄與雲林第二監獄也商討出時間,在雲林監獄舉辦每月一次一小時、每次由不同工場成員參加的生命教育課程;在雲林第二監獄,則是每月兩次、每次兩小時的讀書會。

第一期的課程裡,綜合受刑人的需求,他決定以佛法中的「正念」,結合健康概念來授課。他說:「因為你有正念,你會守規矩,積分高,假釋就比較容易。你出來以後要能夠工作、賺錢養家,沒有健康的身體也是免談。」

如是因,如是果,在課程中他分享雲林當地的「朱秀華」借屍還魂等公案,用最淺顯的案例宣導前世今生與業果概念,勉勵受刑人應為自己的人生與未來負責。另外,也透過分享素食、運動等概念,協助受刑人保持健康。

受刑人對此反應如何?黃一馨分享,原本獄中教誨師善意提醒,如果受刑人對課程沒興趣,久了就會藉故不來,但沒想到開第二期時,第一期大概有一半的學生都「回鍋」學習,讓他很驚訝。不僅如此,稍微接觸過《菩提道次第廣論》理念的同學,還要求直接學習書本內容,雖然因為文章較艱澀而學習速度不快,但受刑人的反應仍讓他感動。

黃一馨進入監獄為受刑人授課。照片提供:監獄廣論班
黃一馨進入監獄為受刑人授課。照片提供:監獄廣論班

 

獨立授課讓他分身乏術,受刑人程度不一更添教學難度

受刑人反應雖然還不錯,但授課過程中難免還是有些阻礙。第一,由於目前兩個監獄的課程都由黃一馨獨立授課,因此他必須在繁忙的法官工作中,抽空準備教材,難免分身乏術。

第二,監所內的受刑人來來去去,每個人加入的時間不同,能領會的內容深度也不同,因此他經常得為了「該上什麼才能讓大家都聽得懂」而傷腦筋。他說:「你看我們研討班的話,就是一步步上來,半途過來也是透過轉班,所以在監所裡面,怎麼樣把《廣論》的內涵依照延續點接著講解就有點困難,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

第三,黃一馨也提到,監獄可配合的人力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受刑人跟外界接觸時,必須要有獄方的人來監督與管理秩序,所以當獄方人力不足時——尤其是「一例一休」推動後不能連續值班——課能否開得成也會連帶受影響。

課上完就夠了嗎?二次請法讓他體悟責任感的重要

縱使一路以來都用心備課,不過黃一馨坦承,起初對於收容人的學習效果,他並不是太在意。直到去年第二次請法,他才在法師分享中,看到自己「缺乏責任感」這個嚴重問題。

「有一次,一位負責風紀的法師,拿著最愛聊天的五位同學的名單,跟真如老師報告,名單還沒念完,真如老師就提醒他:『那你的責任感在哪裡?』」聽完這個故事,黃一馨才明白,自己雖然認真備課,卻沒有做到《廣論》七因果中的「增上意樂」,也就是把眾生的苦樂當作自己的責任。

這個事件對他產生很大的衝擊與激勵,也讓他後來不只更用心設計課程,課後對於受刑人的學習成效也更加注意。不只做完,更要做好!

監獄廣論班至雲林監獄贈送《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照片提供:監獄廣論班
監獄廣論班至雲林監獄贈送《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照片提供:監獄廣論班

 

回顧至今約三年的獄中開課生活,他感謝法師在當年開許這個契機,讓他承擔監廣班護持重任。雖然不能一次就做到圓滿,但過程中一步步修正,授課狀況也越來越好。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在過程中慢慢理解如何實踐佛法,解答過去的問題。

接下來,他希望有機會將雲林的監獄廣論班做得更有組織性,也擴增可運用的資源。不僅讓經驗可以傳承,也讓教學效果更顯著。雖然目前還有諸多困難待克服,但他笑著表示:「不論因緣如何,還可以做就會繼續做下去。」

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這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