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映如
「為大眾效命的人,福報是不會窮盡的,就像一條珠寶的河流,怎麼看也看不到盡頭。」
這則真如老師的開示,無比深刻地映照出林金枝追隨師父(編按:日常老和尚)學習、投入利他事業的真實觀察與感受。
林金枝在求學時期,就不斷地思考生命的意義為何,內心經常想著:「如果明天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我該怎麼辦?究竟一個人存在的價值是什麼,又該做些什麼,才能真正對自己與他人有所幫助?」
研究所畢業、開始工作沒多久,林金枝值遇了《廣論》,值遇了這一生最重要的心靈導師──日常老和尚──終於讓她找尋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1993年,在鄰居家客廳的讀書會,初次遇見《廣論》時,林金枝便為宗喀巴大師提出的「菩提道」與「次第」所震撼,發覺原來一顆心要走的路,可以這麼地清晰!開始跟隨師父學習大師教法後,更被師父饒益眾生的悲心與智慧所感動,深覺師父就是那位走出書本的偉人。
林金枝猶記,在1994年11月27日,師父主持福智台北學苑的啟業法會,當時她在台下聽見師父說道「要一肩挑起佛法、一肩挑起儒家文化」,這般堅毅而遠大的誓願,讓林金枝不禁熱淚盈眶,並且在心中默默地發願,希望承擔師長的一切志業,爾後,生命也真實地因為這個發願而產生轉變。
當年還在台大圖書館工作的她,於1998年參與了第一屆大專營;1999年師父成立大專班,林金枝開始投入護持,同年也在校內成立第一個台大教職員廣論班,並且在2001年成立台大福青社。回憶起這段在校園中護持的日子,每每讓林金枝感動不已的,是師父對大專生的關懷與鼓勵,總是特別地溫暖、親切。
師父非常重視年輕人的學習,只要有大專生去參加法會或營隊,師父都會親自出來見同學,一一看著他們年輕的臉龐,認真地關懷。師父總會鼓勵同學學習心靈提升,把握人生學習最高峰的時間。林金枝記得師父曾親切地對同學說:「看見你們,以及跟你們大家一起做,我覺得是最高興的一段時候,跟你們在一起的話,感覺好像又恢復了四、五十年以前,充滿著活力的那個時代。」
2003年,師父在寺院參訪時,一看到同學就說:「我看見萬里晴空,太陽一片光亮,看見你們年輕人,覺得你們有無限希望,你們有無限希望!」
而最讓林金枝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她帶著大專生去鳳山寺參訪時,師父告訴大家:「我確信有一天,你今天來過(鳳山寺)的人,我一定把你拉回來,我願意立下這個誓願。單單拉回來不夠,你也會像我一樣體會到,乃至超越這個境界。」師父這句至誠懇切的誓言,感動了在場所有人的心。
此外,師父的關懷除了學生,還遍及社會各界賢達。師父曾經兩度受邀至台大演講,當時師父也希望廣邀在科學與心靈提升研究上的有志之士,一起來校園演講與交流,舉凡李嗣涔教授、黃俊傑教授等,師父都與他們建立了真誠、深刻的情誼。因為師父明白,唯有結合各界的力量,才能真正開展佛法當中最珍貴的大乘精神,齊心齊力,為眾生鋪一條心靈豐盛的康莊大道。
時至今日,雖然很多大專生沒有親眼見過師父,但他們參加大專營,最後聽到師父說:「你自己不放棄,我很樂意陪你走完最後一程。」許多孤獨迷惘的心被深深撫慰,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並不孤單。這也讓林金枝一再地體會到,師父對眾生的陪伴與關懷,是千生萬劫、永不窮盡的。
「看起來是我在關懷很多同學,但我再再體會到的是師父對我千生萬劫的關懷。這份深恩,無以回報。」林金枝覺得自己就是那個最幸福的人,能夠有機會追隨師長、承擔使命,敞游在這條珠寶的河流裡,也希望自己能夠鋪平一條路,讓更多眾生都可以走到師長心中。

林金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