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合註歡喜學四〉祖師傳記啟示你如何親近善知識

〈四家合註歡喜學四〉祖師傳記啟示你如何親近善知識

12221
Hr

譯師們在《四家合註》中盡力翻譯和記載祖師傳記,除了要傳承史實外,更希望能夠讓讀者瞭解祖師們的修行過程,以他們的生命故事為借鏡,學習佛法的實踐要領。

印度的大班智達──哲蔡瑪尖到藏地弘揚佛法,中間卻曾意外流落去當牧羊人,是什麼原因可能造成眾生無緣親近善知識呢?讓我們一起來聽如法法師講說祖師故事,瞭解跟隨師長學習的方式!

釋如法。2014年任月光國際譯經研究院執行長,兼任《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主譯譯師。Photo Credit: 福智文化

 

本文依據如法法師課程內容編輯節錄,非完整原文。

大班智達──哲蔡瑪尖

另一段祖師傳記在279頁——哲蔡瑪尖,這位是種敦巴大師的師長,大家都有讀過藏人迎請阿底峽尊者入藏這段歷史。在這之前,其實有很多祖師們也曾經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其他地方弘法。

哲蔡瑪尖,是一位怎樣的祖師呢?他是那洛巴大師的弟子。那洛巴大師是當時的大成就者之一,是所有的教派都共尊的大祖師。當時在阿底峽尊者還在印度的時候,哲蔡瑪尖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班智達,比阿底峽尊者還早到藏地。

當時他到藏地的時候,發生一個不幸的事情,就是為他翻譯的譯師過世了,但人已經在藏地了,所以他就沒有任何人可以做翻譯。不僅如此,甚至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的身份,所以後來就流落在民間幫人家牧羊。

因為他也不曉得怎麼讓人家知道他的身份,所以當時他就在那戶人家上寫了一個偈子:「不見繁星所環繞,白月長年行夜空,指清湖中為玉兔,認影為月極錯謬。」這個偈頌是在表示他的身份沒有人知道,但是即便寫這個偈頌也沒有人認得出來他是誰。

結果那時候有一位他的弟子,是一位譯師,走到這裡看到這個筆跡,這位弟子真的是厲害,從筆跡跟行文就確定是他師父寫的,所以那個時候就再把他師父迎請到曼隆弘法利生。

經過很多年,阿底峽尊者遇到這位祖師,聽說他過去當過牧羊人,尊者那時候感嘆地說:「不是說沒有祖師們要來你們這個地方弘揚佛法,是你們真的沒有這種福報。」

因為在印度他是大名鼎鼎的大班智達,但到了藏地後卻淪落到這種程度,阿底峽尊者講完這句話之後就合掌流淚,覺得苦了這一位大善知識,也覺得這是藏人沒有福報的現象。這位祖師是以這種流落的方式,最終還是完成弘法利生的事業,阿底峽尊者則是以捨壽的方式,來完成弘法利生的事業。

※請參考《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一),第279頁註釋 5 哲蔡瑪尖

如何不辜負善知識的教導

其實在世界上所有的大善知識,有可能我們現在都不認識,他們來到這世間其實是為了教化眾生,但是我們未必認得出來。所以以前很多祖師對佛陀有個稱謂叫「眾生不熟悉的親友」。其實他就像父母親一樣,是非常疼愛你的,但是我們不熟悉到連他是我們的親友都不知道。

經典也提到,像無著菩薩看到彌勒菩薩是一隻老母狗,有人看到自己的善知識是一個獵人。這其實都不是因為祖師的本地風光不是聖人,而是我們沒有福份見到他,甚至很可能就讓他辛苦地走過一生。

我們福報還不夠的時候,善知識雖然在眼前,我們連想要去親近的心都不曉得,那時你能夠看到多少功德?其實在於我們自己的修行、所累積的資糧、對自己師長的信心,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看到善知識的功德,才不會讓師長來到這個世間,為了我們受這麼多苦,但我們卻沒有辦法得到很深的受用。

當看到這些祖師的示現時,就是要更策勵自己,要去想:老師要給我們的,我們有沒有辜負了?最不辜負的方法是什麼?不一定是你們今天做了什麼事情,佛法其實講的是內心的一種翻轉覺悟,大家真的認識到輪迴的苦諦的現象,然後發心救渡一切眾生,然後效學師長的行誼。就像宗大師在《善方策傳》說的:善知識怎麼做,我弟子就跟著怎麼學。相信這樣,我們就不會辜負祖師們辛苦的示現,也不會辜負師長來這個地方教導我們這一片心。

這個故事我在翻譯過程中,覺得滿憾動的,其實講到這段,我還是有點寒毛直豎,因為唯恐自己也會犯下這樣的過失,讓自己的師長辛苦來這一回。

希望說大家多精進一點,其實你發現只要多努力,事情也不是這麼難,只是一個門檻跨過去,後面的路就很順。每個人都發一顆這樣的心,你發心就會往你的目標走去,越走就越靠近,十萬八千里不要以為多長,一步就是一公尺,玄奘大師當時也就是這麼走到印度去的。

就算我們步伐很慢、路途很遙遠,告訴你絕對走得到、真的走得到。所以要勇於發心,最後你就一步一步的趨近,更何況生命是無限的,這一生不行,我們有來生,你的願力一定會讓下一生繼續往這邊走。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以下福智文化出版書籍。

《四家合註入門》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這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