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加又:生命是一首從未停歇的進行曲(《願我如花,綻放於你心》主角番外篇故事)

張加又:生命是一首從未停歇的進行曲

13198
Hr

人終有一死。尚未學佛以前,我認為生跟死就是一線之間的差別,尤其當了護士後,我更加深了這個想法。

在病房中,不論達官顯要抑或是販夫走卒,結局都是死亡,所以我想,既然都會死亡,這輩子就得快樂的過活。我自認承繼了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精神,打著及時行樂的旗幟將生活過得荒唐。

當然,我活得豁達,卻依舊害怕死亡,既定的印象中,死亡就是一切的終結,它帶來哀傷,也帶來恐懼。漸漸對死亡改觀,是從到國外當醫療志工開始。

繪圖:大Q

 

我去當志工的第一個國家,是一個非常小的島嶼,騎腳踏車只要兩小時就能將整個國家逛過一圈。在那樣的小島上,自然也無法挪出太多的地來埋葬先人,所以他們的棺木都埋得淺淺的,上面做一個大理石平台,然後在前方插個十字架,墳墓便算完工。神奇的是,任何時段你都會看到上面躺著人,他們就在先人的石棺上,優閒地躺著,享受陽光的溫暖。那跟台灣的文化實在差得太多,在台灣,看到墳墓要不就是敬而遠之,要不就是心生畏懼,哪可能像這般悠閒地躺在上面曬太陽!

繪圖:大Q

 

一開始我感到詫異,隨著時間久了,卻漸漸的不再像以前一般害怕死亡,從那時起心中好似種下一顆開始改變的種子,我開始翻轉自己的想法。後來我去到了另一個國家,那兒住了許多海外藏人,看見他們對死亡的態度,我更加驚訝,原來死亡不如我想的嚴肅,原來死亡是可以笑談的。

藏人棺木入殮時是採打坐的姿勢,在入殮師的幫忙下,以盤坐的姿勢被放入棺木中,因為非採取躺姿,所以要讓亡者進入棺木需要用一些力氣撐著。正因為這樣的習俗,所以他們常常會互相開玩笑說道:「喔,我到了死前的那一刻絕不能吃太胖,避免被笑!」

繪圖:大Q

 

面對死亡難道不應該是恭敬的對待嗎?怎麼能這般輕鬆地討論呢?我不解,卻解不開心中的疑惑。而在這邊住得愈久,我愈發感到驚詫。

在台灣時,我遇到很多老人家,因為年老體衰,總是擔心自己不知還能活多久,但在這邊的藏人卻怡然自得,西藏的老人自認生命已經到了不同的階段,不再需要養兒育女,已可以得到平靜。所以他們每天都在轉經,不然便是朝拜,每天的重心就是拜佛。

佛法的內涵早已融於藏人的生活,生命有了目標,於是不因苦痛而驚慌,不因死亡而停止步伐,他們只是堅定地拜佛,虔誠地祝禱。他們問我最終的目標是什麼?我無法回答。我以為生命的終點就是死亡,但從藏人的表現,又好似死亡不是結尾,而是邁向新篇章的開始,我既有的觀念在這一次次的遊歷中受到撼動,然而當時卻沒能真正理解「生死」的意涵。

直到很久以後,我開始學習佛法,才知道生命是生生世世相續不斷的。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繪圖:大Q

 

 看【漫畫版】故事請至 ↓ 

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這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