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心我心】蘇誌盈:永遠的後盾
時年蘇誌盈剛畢業取得教師證不久,對未來一片茫然,但在得知福智教育園區初成,急需男教師的時刻,毅然而然加入了。只因為曾親眼所見師父(編按:日常老和尚)的舉止行儀,受到感召的蘇誌盈腦中浮現一股強烈的信念,「師父要辦學校,我應該要去學習。」......
時年蘇誌盈剛畢業取得教師證不久,對未來一片茫然,但在得知福智教育園區初成,急需男教師的時刻,毅然而然加入了。只因為曾親眼所見師父(編按:日常老和尚)的舉止行儀,受到感召的蘇誌盈腦中浮現一股強烈的信念,「師父要辦學校,我應該要去學習。」......
因為母親的關係,周保善的童年是在鳳山寺長大的,參與過大大小小的法會,見過許多法師,但見到師父(編按:日常老和尚)第一眼,周保善情不自禁頂禮膜拜,失聲痛哭,自那一刻起,周保善知道他找到了一生追隨學習的對象。......
遇見師父之前,侯淑貞不覺得人生有什麼意義,從生至死,不過是在經歷不同的苦痛。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義,她開始閱讀佛書,同事見了,便邀請她一起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那年是1991年,當時福智的高雄學苑都還沒有成立。開始聽師父講解《廣論》之後,她逐漸發現,長久以來困擾她的痛苦,皆源自於自己思維人生的角度有偏差,而師父就像一盞明燈,總能適時地引導她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曾修雄退休第二年就報名參加了請法團,跟著師兄師姐到印度當地聆聽尊者開示,「當時飛行管制並不嚴格,我們還從台灣帶了兩大罐燈油過去。」燈油畢竟是高風險物品,所以曾修雄必須全程貼身看顧,「燈油不能放在行李艙中,歷經搭機、轉機、過海關、搭巴士,十多個小時的時間,我就這樣從頭到尾抱著。」......
沈叔棟出生在基督教家庭,年輕時便跟隨家人移民美國,縱然內心渴望接觸佛法,可不論怎麼探尋,始終在表面遊走,無法深入佛法真正的內涵。直到一九八五年,師父(編按:日常法師)應沈乃宣師兄邀請,前來洛杉磯大覺蓮社帶領在家居士念佛,沈叔棟因緣際會參與了這次的活動,自那次見到師父,才真正感覺自己與佛教有了連結。......
韓敬白清楚記得,那天在加州長灘上,他和師兄師姐們分站兩邊,等待師父帶領大家進行放生儀式。韓敬白不是沒看過出家人,可當他看到一位瘦削的老比丘自遠方朝他們緩步走來的時候,不知怎地,他心裡冒出一個念頭:「這個人是為了救我,才會來到這個地方的。」那一刻,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他就此發願要放下一切跟隨這位慈悲的長者。......
「師父是把我們每一個弟子都放在他心上,只要是面對到師父的眼光,那全宇宙的關愛都在你身上,所以我有了師父,我就是那全宇宙最幸福的人!」問起趙秋陽與師父相處的點點滴滴,趙秋陽直呼真的講不完,但每一次與師父的互動中,感受到唯一不變的就是師父珍視一切有情的那顆心,「師父真的是將我們都視為心中的獨一愛子,時時刻刻地呵護著!」...
劉春珠提起師父時,一字一句都是滿滿的思念與感恩。儘管只是簡單敘述皈依之後生命的轉變與成長,但是這段三十多年矢志不移、緊隨師行的歷程,卻能讓人深刻地感受到師長的悲智恩德。對劉春珠而言,只要憶念師父,就會想起那段常去福智精舍探訪的日子。1990年時,她並不清楚師父在弘揚《廣論》...
「看起來是我在關懷很多同學,但我再再體會到的是師父對我千生萬劫的關懷。這份深恩,無以回報。」林金枝覺得自己就是那個最幸福的人,能夠有機會追隨師長、承擔使命,敞游在這條珠寶的河流裡,也希望自己能夠鋪平一條路,讓更多眾生都可以走到師長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