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孩子的安全避風港:如何適當地傾聽孩子的需求?

好的依附關係,能夠帶給我們安全感,從童年時期便是如此。要建立好的依附關係,必須要在孩子遭受威脅時,給予孩子「覺得照顧者會陪在身旁」的感覺,同時也要讓孩子感覺到「照顧者對我的需求是敏感的」、「照顧者是有意願支持我的需求的」……

愛,要用正確的方式表達

前一篇文章中,談論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依附關係的基礎。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會帶領大家討論,如何用恰當的方式,帶領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

淺談依附:獨立,其實是一件違反生物學的事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會有一個天性:「和照顧自己的人產生連結。」就好像小鴨子一樣,小鴨子生下來的時候,會將第一眼看到的事物視為是自己的主要照顧者,從此不斷跟著他,這就是所謂的銘印效應……

沒安全感不是你的錯:不安全依附者表達情緒的練習

許多讀者或許曾在其他平台讀過我所撰寫的,關於依附理論的文章。在這一篇文章裡,我要來談談不安全依附者如何適切表達自己的需求,讓對方能夠安心,並恰如其分的傳達自己的需求。不過在文章開始之前,我還是向各位概略介紹一下,什麼是依附……

低自尊下的愛情:為焦慮依附找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

自佛洛伊德以來,許多心理諮商師都為童年經驗如何影響成年經驗,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我最深諳的莫過於約翰·鮑比的依附理論,如果從依附理論的觀點來看,一個人的自尊,深深受到小時候是否被好好的照顧所影響……

提升自尊的學問:從了解自己到慢慢接納自己

這一次,我們要來談談自尊。所謂的自尊,並不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東西。自尊具有高低起伏的特質,會因為我們外在遇到的事件而受影響。自尊較低的人,可能會因為他人一句無心的話,內心就波濤洶湧起來……

脆弱高自尊:隨著外在起伏不定的自尊心

許多人以為,自尊是穩定的,有著高自尊的人,必然能夠在人生路上不受欺侮、勇敢做自己。但是看過《三個傻瓜》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裡面的主角藍丘,以及整天想要捉弄他、打倒他的查托,兩個人看似都是很勇於表現自我的人。

致即將畢業的你:人生的每一片刻,都是重要的足跡

給即將畢業的你:親愛的,對你來說,你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轉捩點。如果人生是一輛列車,他的第一站或許是學齡前,第二站或許是幼兒園,然後漸漸地駛入了國小、國中、高中,你的人生都在他人的規劃下逐漸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