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專訪許三三X許川川|放手不等於放任,讓孩子在自由中茁壯!

2024-01-10 | 廖雅雯
複製連結

很多人是透過社群、透過書籍看著三三跟川川這對姐妹長大的,或許還要加上她們的弟弟一一。這三個孩子活躍於爸爸媽媽的社群媒體貼文中、親子溝通的家庭故事中,打打鬧鬧,活潑開朗,有執拗地讓父母氣惱的時候,也有讓父母感動驕傲的時候。

 

作為華語首席故事教練許榮哲和薩提爾教養專家李儀婷的女兒,三三和川川的說故事能力一點也不遜於爸媽(李儀婷除了是教養專家,還是知名文學獎的得主。)因為這對姐妹在年僅十三、十歲的年紀,就「開課」做老師了!

 

「三三的創作與故事引導班」和「川川的遊戲式AI寫作課」開放報名瞬間秒殺,許多向隅的爸爸媽媽紛紛留言詢問是否還有下一期──而三三的創作班在好評之下也一連開了三期,至今仍然持續進行。縱然是一個召集小朋友們分攤場地費的「共同學習班」,但能勇於站出來作為一個引導者,有能力規劃教案、準備教材,並且站上講台管理課堂,對很多成人來說也並非易事。這不免令人好奇,三三和川川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年紀出來開課?親子專家的孩子真有不同於一般孩子的特別之處嗎?

 

透過本次專訪,我們將從孩子的視角來看父母的教養和引導,會對孩子產生多少影響?

 

爸媽很酷,因為他們對我們沒有太多的要求

姐妹倆都留著一頭長髮,三三初見少女姿態,川川還帶著圓潤稚氣的臉,閒聊幾句後,剎那間,李儀婷筆下的兩個女孩彷彿從紙上一躍來到現實世界。三三較害羞內向,川川爽朗活潑,兩人個性和表現形式雖稍有不同,但面對問答都是落落大方的。

 

圖片來源/心閱網編輯室

 

問女孩們喜歡父母的職業嗎?跟同學的爸爸媽媽有什麼不一樣?

 

三三直言:「滿酷的。」

 

「我覺得他們很開放。」川川直接舉了個例子,「有一次我數學考得不太好,只有58分,我回家跟爸爸媽媽說我數學差一點就及格了,他們聽了都在笑。媽媽跟我說,我很正向,把不及格說成快要及格,聽起來會開心一些。」

 

確實是不太一樣,在三三和川川的家裡,分數好像一點都不重要,考不及格也沒關係,反過來還稱讚川川說話的藝術。

 

三三說,父母對她們不是毫無要求,「但都是很正常的,不會到讓人無法接受。」那是什麼要求呢?「不要打人、不要動手,就這樣而已。」

 

沒有對學業功課的期許、沒有固定框架的規範,許榮哲和李儀婷夫妻定下的家規,少到幾乎沒有,從三三和川川口中說出來,是那麼自然且真實,或許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這對進入青春期的姐妹對父母的感情如此親密,與父母可以說是無話不談。

 

但什麼都告訴父母,父母是否就會插手孩子的成長?

 

孩子出生時,父母的希望都是健康快樂地長大就好,但當孩子越來越大,進入學校、社會,遭遇了挫折、失敗,或是榮譽、成就……捫心自問,孩子遇到的每一個關卡,父母都能忍住不插手,不給予指點嗎?而做父母的,即便插手,又該做到哪一個程度才不算過度干預?

 

父母的心,可以多大?

從姐妹的分享當中,可以窺見她們的父母真的給予了非常大的自由,讓她們去碰撞、去摸索這個世界。三三說,她英文補習班的進度跟不上,又無法融入到同學之間;媽媽就說,那不要去補習班了,我們改上網課。川川曾經不小心被鎖在學校的廁所裡,大聲呼救都沒人理,最後是自己踩著馬桶從隔壁間爬出來的;媽媽聽了稱讚川川的靈活變通,還告訴川川她也曾被關在房間裡,那時候還是婚禮現場,她穿著漂亮的婚紗卻出不去呢!

 

學業不管、人際關係不管、出了小意外竟也不管?父母心這麼大,真的可以?

 

但許榮哲和李儀婷真的什麼都不管嗎?

 

去年年中,許榮哲發了一篇「一字不漏背下國文註釋,生命應該浪費在這裡嗎?」引發了社群熱烈的討論,先不論藝文權威人士和第一線現場老師的論述各有道理,這裡也並非要批判對錯,觀其背後,是一位父親對於女兒學習的關注。他不在乎女兒能不能考高分、也不在乎女兒能不能背下所有的註釋,但他關心:我女兒在學校裡學什麼?她的學習有意義嗎?

 

然而這場軒然大波引發之前,許榮哲完全沒有和女兒三三討論過。

 

「我不清楚老師知不知道是我爸爸寫的,爸爸也沒有跟我說過。」三三說:「但這件事讓我覺得,他是站在我這邊的。」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作為真正的主角三三彷若置身事外,問她後來學習如何了,她輕描淡寫地說:「剛上國中不太適應,一下子要背太多東西背不起來,後來就沒問題了。」

 

川川也是,說起她印象深刻爸媽做過最酷的事,是有一年和兄弟姐妹一起參加了一個運動營隊,帶隊的老師非常年輕,說話有時未經思考,甚至還會貶低上課的學員。「我們都很不喜歡那個老師,那天媽媽就直接打電話給老闆,跟老闆說老師會『嘲諷』我們。」川川用了嘲諷兩字,可見帶隊老師的語氣的確有不妥,「後來幾天不會了,我就還滿開心的。」

 

放手並不是放任,給予孩子寬闊的土地、充沛的陽光和愛,讓孩子恣意地在自由的空間生長。當然,三三與川川在爸媽築建的花園中,也會遭遇風雨,她們必須學習應對,在離開爸媽的花園去面對更大的人生難題之前。

 

圖片來源/心閱網編輯室

 

順應興趣、自由發展,夢想不只學校一個舞台

從訪談過程中看得出來,三三和川川對爸媽很是崇拜。兩人從小沉浸在濃厚的藝文閱讀氛圍中,且不論是爸爸或媽媽,都是極為優秀的作家,三三和川川也認同於自己很會寫作文,並且期待跟隨父母的腳步,未來成為文字創作者。

 

這也是為何兩人在十歲出頭的年紀,已經有了自己的招牌創作課,授課內容還不一樣,帶有強烈的個人特色,面向不同的學習族群。

 

若以成人眼光看來,姐妹倆的課程安排和內容,絕對不是在玩家家酒而已,已頗具商業價值,但課程設計真的完全出自於兩個仍帶稚氣的少女之手嗎?問起為什麼會想要開課?三三說:「爸爸有跟我提過,我有興趣,所以就說好。」

 

想要成為一個作家,或是跟爸爸一樣,未來也成為一名講師,是三三非常明確的目標,因此有機會提前實現這個小小的夢想,三三毫不畏懼,就答應了爸爸的提議。她一點也不覺得勉強,甚至認為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我覺得就是邊玩邊學,把爸爸教我的東西再複習一下,拿來教小朋友。」

 

三三沒有迴避創作課大部分都由父親組織而成這件事,可她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她的教學內容也並非完全由父親所制定,許榮哲給了三三一個方向,然後三三自己填補進去,「有爸爸教我的,有老師跟我講的,或是我自己看書覺得有趣的地方也學一點,再用在教學上。」

 

有了姐姐珠玉在前,川川開課更具動力,「我覺得姐姐很厲害,就也想要開課,於是爸爸問我要不要用AI上課,我就答應了。」川川忍不住抱怨,有些小朋友玩遊戲會失控,就會希望弟弟一一在其中擔任小幫手帶動氣氛,也管理秩序。

 

問姐妹倆未來還會繼續開創作課嗎?她們都很肯定地說會!因為很好玩!從她們身上,可以發現她們將課程當作是一種學習、一種體驗,更是一項遊戲,正因為好玩有趣,才能持續投入精力,同時也讓自己有所成長。

 

除此之外,川川還學習畫畫和體操,三三則參加合唱團和街舞練習,並主動向媽媽提出想要上一對一的歌唱課──這些課程安排,都是姐妹倆自己嘗試過後,要求留下來的。川川有說:「以前姐姐和弟弟也有一起上畫畫課,但後來他們覺得在畫室上課沒有比較好,就退出了。我很喜歡,很像去玩,讓我很放鬆。」

 

三三則是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參加合唱團,至今也有三、四年了,今年初更進一步上個人歌唱課,「因為我覺得合唱團的發音方式和個人演唱不太一樣。」

 

對於孩子們的學習意願,李儀婷自是支持的,前提是孩子們必須想清楚想要的是什麼,而非隨口說說。在和三三、川川訪談結束後,恰巧與李儀婷聊到三三的一對一歌唱家教,聽到她說:「一對一家教可不便宜,家裡的經濟狀況支撐不了她長期上下去。但既然她想學,去體驗,知道是在學什麼也好。」

 

不一定要取得什麼成就,更多是去探索、去嘗試!可以看出來作為三三和川川的爸媽,許榮哲和李儀婷經常扮演一個觀察引導的角色,等著孩子們來告知自己喜歡什麼、想學什麼,有爸媽可以幫忙的地方嗎?好!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玩吧!

 

「他們希望我們多往課外發展,但從來不會強迫我們一定要做什麼。」三三說。

 

教養專家的家庭生活,沒有不一樣

能夠看到李儀婷筆下真實的三三和川川,最讓人感到好奇的,是她們對於自己是暢銷書中主角的想法。特別是李儀婷撰寫的故事是那麼真實,不但赤裸裸地呈現家庭的衝突,還可以看出少女們的一些小脾氣和小彆扭。

 

她們會擔心被同學們看到媽媽所寫的事情嗎?會害怕和爸媽吵架的過程被同學知道嗎?

 

三三說她從小被寫到大,已經習慣了,甚至還有些小得意,「我同學會去買媽媽寫的書,我還滿有成就感的,因為同學來問我一些書裡的問題,我全部都知道。」

 

川川也認為可以被寫進媽媽的書裡面,「還滿開心的,感覺有被注重。」

 

有趣的是,三三還會等出書後,尤其挑和媽媽吵架的那幾篇故事回味,問她為什麼呀?三三微聳肩,「回顧我們為了什麼吵架。」似乎在三三和川川家,爭執不是一件稀罕的事,而她們也毫不避諱提及和爸媽吵架的事件,會因為起床氣而對父母發脾氣;會因為跟弟妹打架而對父母置氣;還會因為沒有收拾房間而挨罵……諸如此類大大小小的吵架理由,就像是發生在你我每個人家中的故事。

 

川川還說,有一次她跟爸爸吵架吵得很兇,因為爸爸三番兩次提醒她要整理房間,她都沒有做到,後來爸爸再一次提醒,川川覺得煩,就沒有理會,「爸爸真的很生氣,就用書砸門,還用腳踢門,門就掉下來了。爸爸請師傅來修,還跟師傅說門太老舊才會掉下來,但很明顯門上有個腳印,誰都看得出來……我就跟爸爸說他臉皮很厚,然後我們就和好了。」

 

川川還說她很開心。吵架會讓人很開心嗎?

 

「因為以後可以跟大家分享這個故事。」川川說:「爸爸出去演講的時候,也有分享。」吵架能夠變成父女倆日後故事的素材,這個門修理得還真是值得!

 

每當有孩子取得不凡的成就,新聞報導便會開始追尋:這樣的孩子是怎麼教養出來的?父母提供了什麼資源?孩子是否從小就與眾不同?或是以放大鏡來檢視教養專家的生活,看這些理論、方法,真的可以養出優秀的孩子嗎?

 

三三和川川,能在小小的年紀就散發出自己的光彩,許榮哲和李儀婷的教育顯然是成功的,但我們也能從他們夫妻的分享中看到,在燈光的背後,他們跟每一個人一樣,都是再平常不過的家庭,親子間會為小事而拌嘴,姐妹間會動手,孩子們也會因為學業成績和人際關係而苦惱。

 

但吵架過後會和好,遇到挫折時能互相陪伴。與孩子間的良好溝通,以及順勢引導,比任何高分成績都要重要。

 

每個孩子的路,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

 

延伸閱讀:以愛為始,引導孩子在愛中自由成長!薩提爾教養專家李儀婷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