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台灣,點亮海洋」校園百萬減塑計畫已經邁入第七年,計畫從進入第一所海山國小推廣減塑環境教育,到今日串聯起全台454所學校,對在幕後默默執行的慈心淨塑推廣課團隊來說,所懷抱的不只是對教育的熱忱,或是對環境的責任,更多是出自於對生命的關愛。
「從三十年前慈心基金會成立開始,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延續對生命的關愛。」慈心淨塑課長陳玫暖說:「近年來我們發現塑膠垃圾已經嚴重危害到海洋生物,因此我們希望對環境的關注,可以從陸地擴大到海洋,減塑只是其中一個議題。」
慈心淨塑推廣課隸屬於慈心有機發展基金會旗下一個部門。慈心基金會長年投入推廣有機農業,透過友善、無農藥的施作方式,減少對環境和生態的汙染。2016年,秉持尊重每個生命的慈悲精神,以及看到了塑膠垃圾所帶來的災害,成立了慈心淨塑團隊,攜手福智文教基金會,分別從企業端、政府端、學校端,積極帶動生活減塑的實踐,而幼兒園、國中小學校園裡的素養教育培養,是點亮計畫執行的重點方向。
一個人走一百步,不如一百個人走一步
問到為什麼要從校園開始推廣減塑的理念?陳玫暖回答:「如果要系統性地傳遞一種理念,進而改變人的行為面,學校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小學和社區的連結性尤其高,從學生,到家長,再到整個社區,會是一個連鎖性的影響。」陳玫暖舉自身為例,她笑說雖然會自曝年齡,但她現在隨身攜帶手帕衛生紙的習慣,就是在小學時候養成的。「那個年代老師都會檢查有沒有帶手帕,要求大家要隨手關燈。這種生活教育的培養,小學尤為重要。」她認為,減塑也是一種生活價值,若是從小學開始形塑孩子的生活素養,成果值得期待。
在還沒加入慈心淨塑團隊之前,陳玫暖任職的都是企業資訊管理的相關工作。她離職後,因緣際會參加了福智舉辦的願景工作坊,其中「淨塑」理念是工作坊推展的一個明確的方向。「在這之前,我到市場買菜時,就會想,每個東西都使用一個塑膠袋,這樣好嗎?這些被過度使用的塑膠袋,之後又會到哪裡去?」
曾經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後來陳玫暖被招攬為慈心淨塑團隊的成員,非常積極參與淨塑工作的推動,也因為陳玫暖過去工作背景的關係,在計畫規劃初期,就朝著一定規模和組織發展,像是網站平台架設,還有宣傳方法。陳玫暖表示:「既然要做,就要做大一點,否則淨塑這件事情看不出效果。」慈心淨塑團隊再大也不過幾個人,但目標卻是全台數千所中小學校,只有幾人明顯是不夠的,這時,與福智文教基金會的合作就至關重要。
「慈心和福智文教都是基金會,但規模這麼大的合作是前所未有的,發展過程中,也感覺到很不容易。」但陳玫暖還是認為即便辛苦也很值得,「透過兩個單位的合作,還有很多老師的付出,我看到了『一個人走一百步,不如一百個人走一步』精神的實現。」
一百個人走一步,「點亮台灣,點亮海洋」計畫確實是眾志成城中誕生的,包括集點卡的設計,以及計畫的名稱。「這個計畫是在大家討論之中慢慢形成的,我們提供資源、提供集點卡給參與計劃學校的老師,後來老師在對外介紹『點亮台灣,點亮海洋』計畫時,順口就講成了『點亮計畫』,現在點亮計畫已經是約定俗成的一種說法。」陳玫暖覺得這樣也滿好的,「點亮計畫的『點』有兩個含意,一個是集點卡的點,一個是點點星光點亮海洋的點。」
點亮是一道光,照亮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點亮計畫的推動,就是匯集全台各地的微小星光。
慈心淨塑專案負責人許婉瑜表示,「點亮計畫的推展是有步驟的,我們通常會在暑假舉辦工作坊,邀請老師們來上課,這些老師回到學校之後,就有可能成為減塑教育的種子老師,辦公室會負責提供相關的資源,例如講座的推薦、活動,還有集點卡等等,好讓老師們更有動力在校園裡推行減塑。」
點亮計畫第一年在新北市海山國小試行減塑教案並獲得成功,隔年擴大邀請全台共十二所學校種子老師參加暑期工作坊結束後,許婉瑜心想,工作坊是將老師們集合起來,之後呢?我們並沒有真正踏進校園裡看過推動的情景。
趁著計劃初期規模尚未全面鋪展的時候,陳玫暖和許婉瑜一一拜訪點亮學校的老師。「我印象很深,」陳玫暖笑說:「那是我第一次進到中興新村裡,就為了和光華國小的老師見面。」
許婉瑜接著說道:「我們真的很想要到學校裡對老師表達感謝,謝謝他們願意推減塑。」有時候能讓老師們願意多做一些的動力,就是來自於慈心淨塑團隊的真誠,不只是故步自封地待在辦公室裡發想活動,真實面對面與老師們互動,傾聽校園中的聲音,了解他們所提供的資源,落到現實生活中,是否真的可行,並且根據老師們的回饋,逐步地優化點亮計畫的網站,和各式串聯的活動。
慈心淨塑團隊也很擅長等待。
「參加完工作坊後,老師們都會加LINE群組,有些老師順理成章就加入了點亮計畫,有些老師可能因為某些因素,像是家裡有事,或是這學年帶了一個特教生,特別忙碌等等,但我們不會把老師退群,也不會特別給老師壓力,在這個群組裡,每位老師都能看到其他老師們的成果,等到哪天因緣到了,他就會重新參與計畫。」許婉瑜說。
這樣的等待出自於一份信任,點亮計畫並非一個一時興起的活動,計畫每年舉辦,推陳出新。「隨著一年又一年的實行,我們和老師的信任感也在逐年累積。」陳玫暖補充道,「其實我覺得『點亮』是一種光明,代表人和人之間的溫暖。」
這點許婉瑜也深有感觸,就算是為了理念工作,當參與的學校越來越多,工作事項越來越繁雜,團隊成員也會感到疲憊與倦怠,支撐他們的,就是和老師相互交流所獲得的成就感。許婉瑜表示:「聽到老師們跟我說,計畫實行獲得了什麼的成果,學生有什麼反應,那一瞬間我覺得:哇!我做的事超有價值的!」
在點亮計畫裡,許婉瑜看到了有這樣的一群人持續堅守在教育現場,認真教學,引導學生,讓出身教育體系、過去耳聞許多黑暗面的她,對台灣教育重新充滿希望。「點亮計畫是一個媒介,如果沒有點亮計畫,我不會接觸到這麼多老師,藉由這個計畫,我們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彼此認識,關懷和陪伴。」
這份互相關心的心意,也令彼此更堅持著繼續走下去。
減塑之外,更想關心你好不好?
點亮計畫第三階段,參與的學校數就從十二校一下擴張到百校,需要完善的組織架構,才能夠正確且迅速地將資訊傳遞到各個單位。負責學校聯繫和關懷員召集的,就是福智文教基金會。
福智文教養成處校園推廣課課長吳初惠曾是永平國小的老師,2002年參加暑期生命教育研習會,看到這麼多福智義工在關心孩子、關心教育而深受感動,繼而加入並學習如何在校園裡推廣生命教育。「我自己是農家子弟,非常認同守護大自然的環境教育。」吳初惠說,還在學校任職時,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師共同設計了四個學期的「健康生活與永續環境課程」,獲得了學校的支持,後來變成了校本課程,當時為什麼會這樣做呢?吳初惠說:「活動只是一時,而課程才能深化孩童的內心,再辛苦也要讓課程永續推展下去。」
2017年吳初惠自學校退休,毅然地進入福智文教基金會,擔任全職,持續負責校園推廣業務,實踐守護老師的心願。在與全區點亮計畫執行團隊合作時,她開始思考,「我覺得我不是要對別人講『做什麼事』,而是講『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為什麼要做?因為傳遞減塑的價值,才是點亮計畫的核心。
吳初惠形容總部的團隊就像大腦,要將理念傳遞給各區域的手腳,「這不是單純的交辦事項,是要想到所有的人,包括老師和學生們,乃至於整個環境以及生命的關懷。」吳初惠認真說道:「我自己要先看到這個計畫的價值,之後去和執行計畫的老師溝通,他們才會理解和接受。」
雖然點亮計畫與教育局處合作,卻不是以行政命令規定各校都要配合,參與的老師都是懷抱著一份對環境的愛,主動投入到環保教育的行列中來。許婉瑜觀察到,「很多老師不是不想推減塑,而是教學現場的工作已經太辛苦了,老師忙到甚至沒有時間照顧自己,又怎麼有多餘的心力去實踐理念?」
怎麼支持老師、關懷老師,就成為點亮計畫裡非常重要的一環。整個點亮計畫橫跨台灣,共有十三個區域的工作團隊、108位關懷員,負責照顧每個願意加入點亮計畫的學校老師,例如提醒老師申請集點卡、使用計畫提供的各式資源,或是關懷老師。
吳初惠說:「很多關懷員都是現職老師,我們其實也會擔心,會不會增加他們的工作量,但很打動我們的是,關懷員不會將點亮計畫當成是一份工作,他們以一份心意去關懷學校的老師,而老師也會以同樣的心去關心孩子,形成一個良善的傳遞。」
吳初惠舉例說道,發送集點卡時,有的關懷員不會透過郵遞,而是選擇親送,就是為了讓收到的老師擁有收禮物一般的驚喜。許婉瑜也分享道,曾經有個老師接到關懷員電話,下意識就感覺到壓力,以為關懷員是來催成果的。可是關懷員對她說,「我沒有要講減塑,我只是想單純關心妳,妳好不好?」
在點亮計畫推動的過程中,有好多好多這樣溫馨的故事,也是慈心淨塑非常感動的地方。「沒有一個計畫,會把關懷當作其中一個目標。」陳玫暖說:「但彼此關懷的這件事,讓我們知道,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還可以做得更好。」
因為想讓世界更美好,才有後續一連串的付出,眾人宛如接力賽,一個接一個地呼應,齊心協力完成守護家園的心願。這個願望很大,需要多少時間、多少努力,我們不得而知,就如點亮計畫在孩子心中種下一個希望的種子,何時會開花成果,慈心淨塑團隊成員也不能保證。
「但經由這趟旅程,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慢慢培養成習慣,可能會變成他終生的素養,未來就有可能改變世界。」 陳玫暖最後說:「我想,這就是教育的目標。」
他們都在為一個廣大而美好的願望實施行動,即使看不到立即的改變,他們也相信,這許多微小的星光能夠點亮台灣,點亮我們的未來。
👉特別企劃【擁抱島嶼,點亮海洋】完整閱讀
即日起至2024/05/26,【海洋保衛隊故事主角徵選】徵文活動熱烈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