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人文

【精選書摘】結了婚幸福就變調?化解衝突,你需要「快速解怨法」

2025-10-16 | 傑森.蓋迪斯 / 心閱網編輯室
複製連結

在影集「童話故事下集」中,男女主角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常常因為價值觀不同,而出現「好想離婚」的念頭。但從小事累積而來的「怨恨」所產生的衝突,真的沒有辦法化解嗎?

 

《牛津英語詞典》對「怨恨」的定義如下:「受到不公平對待而產生不服氣的憤怒。」注意這個爛定義所挾帶的「責備」。「受到不公平對待」是由誰來認定呢?這個定義豈不是在暗示只有「我」才能認定某件事很不公平?沒錯,不公平與我們的價值有關。換句話說,如果你不順著我的價值,或者不遵守我們之間明確或沒有明說的約定,我就會產生滿滿不服氣的憤怒而怨恨你。

 

圖片來源∕Unsplash

 

又來了,是不是都在怪別人!我個人比較喜歡強調個人責任的定義:怨恨是另一種衝突的形式,當我試圖改變你(要你按照我的價值生活)或你試圖改變我(要我照你的價值生活)的時候就會發生。

 

如果你要我改變時我不從,你就會怨恨我;如果你要我改變時我順從了,換我怨恨你。假如你和我結婚,你同意搬到城市,因為我就是要你搬,但你真的比較喜歡鄉下的環境,你就會因此怨恨我了,因為你選擇違背自己的意願而搬到城市,這就是典型的假我跟真我的拉扯。

 

通常怨恨會產生是因為我們答應某些事,答應得心不甘情不願的。我們害怕失去這段關係或把對方趕走,所以就沒說出真心話。當你期待對方成為你想要或設想的樣子,而你卻無法擁抱他們的真實樣貌時,怨恨也會因而產生(在家庭和婚姻中很常見)。

 

衝突來自不知變通地堅持己見

 

我曾經試圖幫助一對因為先生偶爾會抽大麻而陷入感情僵局的夫妻。太太想要他戒掉毒癮,但先生想隨時都能自由自在地呼麻(其實不是那麼常呼,但還是讓她很不高興)。有一段時間,他嘗試為太太戒掉大麻,可這必須違背自我才能做到,所以不意外,他開始怨恨太太;當先生最終死守自己的立場,跟太太說他是成年人了,可以想抽就抽的時候,就換太太怨恨他了。

 

有沒有看到太太想把先生的價值變成她的價值?先生不知道戒掉大麻可以改善他們的關係,也能讓他更健康,而太太也看不出他偶爾呼個大麻對她自己和彼此有什麼幫助,所以兩人都堅守自己的立場。

 

結果他們陷入了僵局,因為都沒有為對方立下「三大支柱」,也看不到他們目前的相處方式可以如何走下去或改善,他們落入了非黑即白、非贏即輸的局面。如果她可以接受先生偶爾吸大麻,只要不損害他們的感情或關係就好,而先生可以選擇少吸一些,因為他很清楚吸大麻會讓太太不高興,也會破壞他們的關係。如此一來,彼此都會覺得對方更在乎、也更接受自己的價值。如果你想死守你的信仰和價值,不知變通,那就維持單身,不要談戀愛了。

 

圖片來源∕Unsplash

 

了解怨恨、練習化解,再應用到生活中

 

怨恨可能會從小事開始累積,時間久了就會把人困住,讓他們走不出來。再者,怨恨通常會隱藏起來,因為大家都小看了問題的重要性,也懷疑問題是否能解決,或者感到太害怕、太不舒服而不敢去解決。對許多人來說,持續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是怨恨的主因,但實際上怨恨往往是價值差異所致。

 

怨恨是在以下情況下產生的:

一、你要我按照你的價值生活。

二、我要你按照我的價值生活。

 

如何辨識

 

如果你有期待沒被滿足,你就知道自己已心生怨恨了。例如,你很重視準時,但你的朋友經常遲到,你不斷被惹毛的結果,就是產生怨恨,你巴不得對方可以跟你一樣準時。再看另一個例子:如果你一直想引起父母的關心,但他們只談論自己,你也會因此氣到心生怨懟;又或者,如果你看到員工不斷搞砸工作,你也很可能會產生怨恨。

 

歸零

 

我們如何化解怨恨?這裡有個簡單但很重要的小練習,可以幫助你看到期待跟討厭是並存的,我把這個方法稱為「快速解怨法」。

  1. 承擔百分之百的責任,接受你有怨恨,就像這樣:「我討厭⋯⋯」 
     
  2. 用期待或希望取代討厭,注意會發生什麼事:「我希望⋯⋯」很有意思,沒錯吧? 
     
  3. 寫下這句話:「這是我的希望,但是我只帶著百分之_____的誠實告訴他我的期許是什麼。」(承擔責任) 

以下是給你們參考的範例:

  1. 「我討厭你又遲到了。」 
     
  2. 「我希望你能準時,不要再遲到了。」 
     
  3. 「這是我對你的期待,但我之前完全不透明,從未告訴你我對你有這種期待。」

如果你百分之百誠實表達自己的期待會怎樣呢?我非常喜歡把期待說得清楚明白,這樣就可以談出更好的結果。在重要人際關係中,期待和要求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你要了解如何表達才行。我們會在第十七章討論期待的部分。

 

請試著對至少一個現在正在怨恨的對象練習剛剛的方法,這樣你就可以看到你是如何把自己的期望(和價值)投射到別人身上。重要的是,如果你想採取下一步的解決方案,請理解擁有這種期望會怎麼幫你覺醒,並幫你在關係中作出不同的改變。在本書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們將採取另一個步驟,也會重新討論如果有人不願意與你協商並解決衝突時,你又該怎麼做,因為你肯定會對這種人心生怨懟。

 

回到情境中

 

圖片來源∕Unsplash

 

釐清你在人際關係中面臨的衝突類型,可以讓你真正解決問題。想要把衝突歸零,就必須了解你們在爭執什麼。請定下對話的框架,讓情境一致,才能真正化解衝突。如果根本不知道在吵什麼,無數的時間就白白浪費在爭執上了。要是真吵起來了,要有人先問這個實用句:「嘿,我們可以先跳開一分鐘嗎?我根本搞不清楚我們在吵什麼了,稍微停火一下我才可以更確定對話方向,也能把你的話聽得更清楚,你說的是甲還是乙?」

 

有時候,你可能需要第三者來幫助你確定真正的問題。關係教練或協助人可以從更高的視野看見問題所在,用客觀的角度幫助你解決問題,畢竟他們首要的工作就是幫助你弄清楚問題的根本所在。

 

對話情境一致,才能真正化解衝突。

 

無論是哪一類的爭執,解決衝突都是為了學習成長,但只有虛心求教的人才做得到。衝突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來了解自己和他人,也是學習新技巧和方法的機會,讓你變得更強大。此外,你會具備更好的能力,當新的挑戰到來時,你和對方會更加合作無間。但也別忘記,挑戰還是會接踵而來。

 

我們的同質性以及異質性都是讓我們變得強大的原因,而不單單只有同質相似而已,前提是你必須善用異質的特性才行。也就是說,衝突是必要的,也需要三大支柱。如果我不想或不能接受你的價值,這趟旅程我們就不會一起走得很遠。為了接受你的價值,我必須與你一同化解衝突,因為如果我與你的價值對立,就意味著我沒有接納你。我不接納你的話,就是對抗了,也不能真的與你合作了。

 

知田出版 /《衝突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