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為你灑下月光》的自介中,簡媜這麼形容自己:「願化漫天煙塵為哲思凝露,在稿田裡種植真與善,收割美與聖。」自開始寫作以來,三十多年的歲月,簡媜始終勤勉地執筆伏案,將她的生活、觀察、所思所想,全放入一個個的方格中,織就眾多溫柔而瑰麗的文學夢田。
「身為作家只能葬在白紙黑字裡,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江湖,故願繼續長途跋涉,獨自一人,走到行興自消之處,寫到江郎才盡之時。」
自詡為一位「無可救藥的散文愛好者」的簡媜,多年來在散文這個領域筆耕不輟。她用文字織就一條長河,帶我們從她的童年一路流經求學時代、家庭生活以及一座座她曾旅居的城市。我們浮沉在簡媜如河的文字之中,不僅感其所感,更思其所思。
簡媜筆下的世界,一向平易近人,彷彿大家靜下心就能在街訪巷弄中探詢;簡媜筆下的世界,又是那麼獨特,沒經過她的眼,似乎很難看見那些各有其丰采的人物。之所以能有獨到的觀察,或許是因為簡媜總能靜下心來細細品嘗生活:「我是個小人物,只希望自己別那麼匆促,希望能夠靜下來,老老實實地,把生活一本一幅慢慢地看,用我的心細細品嘗。並把愉美的剎那、感動的心情,一字一句,勤勞不倦地做成生活之細筆。」在其第一本創作——《水問》中,簡媜便已立下了自己的創作理念,而至始至終,她都未改初心,總是細膩地觀察環境,再用懇切的心意將體會到的事物紀錄進散文中。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過:「這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每日我們都經過許多的人事物,但卻很少關注四季的更迭、腳步的緩急、蟲鳥的鳴叫,生活似乎變得單調而乏味。如果能如簡媜一般細細品味生活,或許才能從每天重複的日常中找到樂趣。到那時,我們將不再抱怨日常的無聊,而是在每一個流逝的剎那,享受靜美的生活。
「我們之所以容易受傷,乃因為在盡情享受美好的一半之後,更貪心地企求全部圓滿。」
「我常想:理在何處?在浩繁的經卷裡,我們噬到老一如蠹蟲?或是在春風秋雨裡,我們一吸一呼都是篇幅?還是在升斗小民、鄰里老嫗身上,舉手投足,自有道理門派?」許是因為年紀輕輕便接觸佛法,簡媜的文字中,總有著些許禪意,就連<行住坐臥>這樣樸實的主題,都能思考理在何方。
簡媜大學畢業後,曾同三位朋友一起到佛光山編譯佛典,住在寺院的那段時間,讓簡媜直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何為佛理。「在佛光山上,我想:理字遍滿虛空,卻又歷經人事。」她在景物中、與人的互動中,甚至在空氣裡,體會何為法,何為修行。許是這經歷的影響,讓她總能深入常人害怕探討之主題,用銳利的思緒,道破那些我們隱藏在生活背後,刻意不去探討的主題──例如生死。
「在生的現實裡,我們是否應該謙虛地想一想,靈魂可能是永遠輪轉的,但身軀是借來的,用壞了才歸還且不需賠償,已經是莫大的福利了!」生老病死,是人一生最大的四個課題,我們卻只看著生,害怕、甚至不願意承認老病死的存在。然而儘管蒙住眼睛;摀住耳朵;封閉心靈,這些課題依舊會在某天悄悄上門。「生老病死是自然率,但走這條路的人怎可毫無準備、順其自然?一個毫不準備的人是不負責任的,他把問題丟給家人及社會。」與其一昧逃避,不如直面這些人生的重中之重。
「我的生命與土地、季節、家鄉緊緊吻合,我認識它們,我的感情在它們手上。」
簡媜的創作一直都是從自身出發,進而關照到身邊的人事物。透由簡媜的眼,我們看到了那些被忽略的細節,進而想到那些平素不曾思考的議題,比如孤獨、教育、高齡化。簡媜說過:「我鮮少紀錄可以與報紙、新聞相印證的流年大事,我迷戀的是長年處於基層的小市民生活圈。」在她的筆下,你可以見到努力挺著背脊一步步前行的老人家、一座座我們熟悉卻不曾細察的城市風貌……那一筆一畫所描寫的,皆是我們的日常,然而日常中,卻又隱含著不曾被凝視的議題,促使我們去思考、去反省。

簡媜細膩的觀察力,源自於她對土地的尊敬,讓她總用謙卑的角度,仰視身邊的一景一物。「如果一個作家有所謂啟蒙的話,對我來講最重要的啟蒙是來自於大自然的啟蒙。」簡媜長於豐饒多情的蘭陽平原上,自然的風采沉澱了情感,長育了省思,使她始終踏實地前進。
人一生不該無根,無根會使你漂泊,不知該前往何方,也不曉得信仰何人,更不明白怎麼落實於地。簡媜曾提醒要大家不要在土地上活得像異鄉人,而是真切地感受自己正在何方。如此才能踩穩每個腳步,安定地朝前方走去。
初初閱讀簡媜,會先被華美的詞句給花了眼,然而定下心神,便能感覺文字背後隱藏的情感與活力,還有深深關懷社會的溫情。散文記錄了簡媜的心境,與捧著書頁的每一顆真心共鳴。「只有在散文的轄區,筆勾往事,文露真情,作者與讀者攜帶各自的行囊、各自的悲喜與哀歌共遊。」簡媜裁了繁辭麗句,將之縫成錦繡衣裳,穿在樸實無華的感情之上,只待人細細品嘗。

參考資料
《水問》/簡媜/洪範書店
《只緣身在此山中》/簡媜/洪範書店
《胭脂盆地》/簡媜/洪範書店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簡媜/印刻文學
《我為你灑下月光: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簡媜/印刻文學
<簡媜:不要在土地上活得像異鄉人>/趨勢教育基金會TRENDFD
專欄作者 Sunny
興趣廣泛,但最割捨不下的還是閱讀,從散文、小說到漫畫都是涉略的範圍。總在腦內上演很多小劇場,任思緒奔騰跳躍,然後化為片段的字句用筆尖留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