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愛的人在我們內在,我們也在他們之內。當我們所愛的人離世時,我們的某部分也死去了。」—— 一行禪師 一行禪師是一位一生致力於教導世人如何修習正念與促進和平的僧人,以溫暖平和的...
人們常以「憂鬱」形容自己情緒狀態,說出「我感到憂鬱」等語,然而憂鬱並不是一種情緒。著名的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博士經由多年的研究將情緒分為五大類,分別是:生...
對大多數的夫妻而言,成為父母不只代表身分的轉換,更表示將一個新生命放在心上。從懷胎十月開始,孩子便成了父母最甜蜜也是最沉重的負擔,需要時刻照拂、關懷,也因此難免會感到疲憊、倦怠。 ...
你認為學習有捷徑嗎?相信你一定聽過快速記憶法、速效學習法,甚至身體力行地嘗試過,但你曾懷疑過這些方法的有效性嗎?它們背後的理論是什麼?這與我們大腦的神經可塑性息息相關,每一次的學習...
有位媽媽曾帶著孩子到我的門診,開口便說:「這孩子以前脾氣很溫和,但最近脾氣變得很火爆,說幾句話就顯得不耐煩。要他多吃一點,他就重重地放下碗筷回到房間,還很大力摔門。」 當我詢問孩子...
2021年末,耗時三十年拍攝的紀錄片《達賴喇嘛:大腦故事》(UPPER STORY)上映,除了進行一場宗教與科學之間的精采對話,更在片中呈現了同理心與慈悲心的差異。 電影中,僧人馬...
人們常在思考「什麼是快樂?」,卻無法找出令所有人滿意的標準答案。而「真正的快樂」又是什麼呢?同樣也是大哉問。 每個人對於快樂的感受和定義都不一樣,所以對於「什麼是快樂?」以及「真正...
吃到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很令人愉悅吧!但真的是因為「吃到了」而快樂嗎?回想生活中的經驗,看見美食,產生了「想吃」的衝動,當吃進嘴裡,在咀嚼的當下就能感受到滿足的愉悅。 在這個階段,食...
在不同的情境底下,「專注力」似乎都是一大課題。傳統教育注重「強記背誦」,功課比較多,對專注力的要求也比較高,注意力不足、有過動傾向的孩子易受挫折;現代教育強調「靈活應用」,作業量少...
在切入腦科學領域之前,請不用擔心艱澀難懂,陌生的專用名詞可以先行略過(文中有圖示和註解)。藉由吳昌衛教授平易近人的訪談內容,希望能使讀者們更靠近腦科學,也了解可以在生活中練習的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