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專欄

【中醫保健】破解轉骨五大迷思!中醫師教你如何正確幫助孩子長高

2020-10-29 | 郭哲彰
複製連結

秋分是小兒轉骨的好時機!父母無不希望孩子長得高和健康,不輸在起跑點上,將孩子的身高與健康視為自己的責任。高雄新世紀中醫診所院長郭哲彰醫師觀察到坊間流傳著似是而非的轉骨知識,當孩子服用了轉骨方,反而因此長不高。為避免揠苗助長,且辜負父母一片心意,郭醫師從轉骨的好處開始分享,並破解轉骨的五大迷思,以使讀者具備正確的轉骨認知,給予孩子適切的照顧,長得又高又健康!


何謂轉骨?

轉骨是台灣特有的名詞,為清末人民從唐山到台灣開墾時,因孩童普遍發育不良,民間流傳長高長壯的藥方俗稱轉骨方,其組成包含健脾開胃、補腎活血驅蛔蟲等中草藥。就現代醫學而言,「轉骨」偏向於青春期的發育。生長加速是青春期的特徵,這階段身高突飛猛進最多一年可長高十二公分,女生大約六到八公分,而男生大約八到十公分。不同體質的孩子在長高時會出現不同反應,如:生長痛、抽筋,但有的孩子不會有明顯徵兆。

 

青春期透過轉骨調理體質是相當重要的時機點,如能把握黃金時期,將能使體質改善至較佳狀態,甚至能使疾病痊癒。譬如過敏體質的孩子若於青春期調理,則有三分之一的機率好轉。也有女生透過調理,降低未來經痛和子宮內膜異位的機率。

 

迷思1:轉骨方=長高

有人提到青春期調理應吃轉骨方,那吃轉骨方只是單純為了長高嗎?其實不是,青春期孩子會出現第二性徵,對異性好奇,荷爾蒙改變身心容易失調。再加上孩子國中時有功課壓力,容易產生焦慮、急躁不安的現象。女生月經來訪則容易失眠。當荷爾蒙異常時,孩子會長青春痘或堆積脂肪,這些皆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另外,父母也需觀察孩子的生理層面,了解孩子是否發育遲緩或有異狀,例如性器官發育不良、身材過於矮小、月經失調、男性女乳化等。父母必須在孩子適合轉骨的時期,觀察孩子身心是否失去平衡。因此父母除了讓孩子服用轉骨方之外,也需要配合運動、營養、睡眠、情緒、紓壓等保健,方能真正協助孩子把握青春期健康成長。

 

迷思2:青春期前就要服用傳統轉骨方

傳統的轉骨方服用時機點是在男子聲帶變聲,女子初經以後才能服用。過早服用傳統的轉骨方容易導致性早熟,加速骨骺快速癒合,反而不利於身高增加。

以台灣人而言,男生長高的高峰期約在十二、十三歲,女生約在十一、十二歲,但是這階段是在男子聲帶變聲及女子初經之前。標準的做法可參考Tanner stage,我們可觀察孩子進入青春期生長突然快速增加始於Tanner stage2, Tanner stage3-4達高生長高峰。一般骨頭的生長分成縱向生長以及骨頭礦物質的填充兩階段,在這階段骨頭的生長以縱向生長為主,但是傳統轉骨方主要作用在骨頭礦物質的填充而非縱向生長,若是服用階段錯誤反而長不高。 因此中醫轉骨必須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骨頭縱向生長為主,這階段轉骨方俗稱「抽高方」,以長高為主。第二階段才是「傳統轉骨方」,這階段發生在 Tanner stage4,大約在男子聲帶變聲,女子初經以後才可服用,這時必須加速骨頭礦物質的填充。因此若要讓小孩身高增加必須掌握黃金時間,千萬別看錯階段服錯轉骨方。通常男生最好在是國小五、六年級,女生是國小四、五年級便可開始調理。

 

迷思3:服用了轉骨方應立即見效

服用第一階段轉骨方「抽高方」一般是三個月為一個療程,建議每月評估孩子的身高成長狀況。某些轉骨方包含性早熟的調理,一方面要抑制性早熟,二方面促進身高。性早熟是指女生在8歲前,男生在9歲前出現第二性徵。性早熟者的骨骺會提早閉合,故身高較為矮小。臨床上也會請西醫輔助,檢查骨齡是否提早,如果骨齡過度提早,則代表有性早熟的傾向。

 

再次強調中醫轉骨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抽高方」,採用健脾或活血的中藥,提升消化的吸收、促進血液循環、增加代謝,並加強營養素,便容易達成骨頭的縱向發展。第二階段是「傳統轉骨方」,填充骨頭的礦物質。轉骨的兩個階段不能調換順序,如果先填充骨頭的礦物質,很容易導致骨骺癒合,骨骺癒合的話,人就長不高了。

 

坊間許多轉骨方是補腎藥,若吃太多補腎藥易填充骨礦,提早閉合骨骺,反而揠苗助長。補腎藥通常是第二階段的傳統轉骨方,在男生開始變聲、女生月經初訪後服用,內含促進男性或女性荷爾蒙中藥,協助調理男性生殖系統和女性月經週期,也提早預防骨質疏鬆。

 

迷思4:孩子長不高是父母的問題?

長高的問題牽涉很廣,基本上與遺傳極大相關。有句話說:「修正終點父母身高」,父母預估男生身高是「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2,再除以2 」,女生身高是「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2,再除以2」,此準確率高達70%,剩下30%則透由後天各方面加強,便能幫助孩子長高。

 

舉例而言,若父母身高頗高,但孩子有性早熟的現象,父母若及早發現孩子狀況,則能提早透過轉骨方調理,抑制性早熟,未來便能長得如父母一般高。因此建議父母要多觀察孩子的身高成長狀態是否在合理範圍內,儘早發現、儘早調養。

 

迷思5:一定要服用轉骨方嗎?

不一定每個孩子都要服用轉骨方,國小孩子若每年長高低於四公分,表示他的生長有遲滯,這時父母必須特別留意孩子的營養、脾胃吸收、貧血等狀況。當這孩子進入青春期、準備快速生長之前,父母一定要好好調養孩子的身體。轉骨因人而異,須依不同體質與性別給予藥方,不能任意服用,這時就需要透過第一階段「抽高方」適當調理。如上述所提,想要讓孩子長高,需再配合運動、營養、睡眠、情緒、紓壓等進行多方保健。

 

適度運動相當重要,以彈跳運動為佳,如跳繩、打籃球。研究發現孩子時常跳繩對身高有幫助,而過於壓迫的運動如重量訓練、摔角,會威脅生長板的軟骨,產生抑制的現象。另外,時常按摩百會穴、後溪穴和湧泉穴也能幫助長高。後溪穴能通督脈,而湧泉穴是腎經的要穴,建議買兩顆高爾夫球,每天踩在腳底下滾動,刺激穴位及腳的神經。還有按壓手腳大拇指的指腹,能刺激大腦產生生長激素。若配合針灸治療,更能能提升轉骨的效果。

 

在營養方面,建議多補充鈣質、蛋白質、熱量、維他命D和易釋放生長激素的營養素。青春期的男生至少需2500大卡,女生需2200大卡。父母能鼓勵孩子多曬太陽,盡量不食用高糖和刺激性的食物,容易抑制生長激素,如:菸酒、咖啡。另建議多食用小麥胚芽、葵花子、花生、南瓜子等,以補充能釋放生長激素的營養素。

 

由於生長激素於晚上十一點到半夜兩點分泌,孩子需盡可能於晚上十點前上床睡覺,當進入深層睡眠,將能分泌較多生長激素。而維持穩定和開心的情緒相當重要,過大壓力會造成內分泌失調、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內心尚未成熟,但要面對身體轉為大人、適應新環境等壓力,身心不協調,如果父母能在過程中陪伴孩子,傾聽孩子說話,或表達支持,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將是孩子最佳的轉骨方!

 

 

 

採訪撰文/李依霖


 

醫師 — 郭哲彰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醫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中醫碩士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
前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主任(民國92至民國105年)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助理教授
新世紀中醫診所院長
中華傳統養生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
高雄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監事
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顧問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
台灣中醫兒童暨青少年醫學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