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 安泊 |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這首王維的詩作,寫出了山中花開花落的悠然自在,大自然中水流花開本就與人類無涉,然我輩多情,總是傷春悲秋,不僅賞花詠花,甚至惜花葬花,花兒有知,恐也會笑人痴傻吧!
對植株而言,開花僅是歷程,結果才是生命目標。萬芳競艷,吸引蜂蝶青睞授粉,果實累累,種子落土萌芽,孕育新生,才是一生懸命啊!
昔誰持種來,而今佳色開。 ——(真如老師 一同想著你)
我到為植種,我行花未開,豈無佳色在,留待後人來。 ——(弘一大師 志別詩)
植物果實內的種子蘊藏生命密碼,正如人類的胚胎,一樹繁花盛景,累累果實皆始於一粒小小種子。而包覆其外的果實正如溫暖安全的子宮,護衛著生命的初始,果實成熟種子落土,新的生命於焉誕生,代代繁衍,綿延不絕。
寶島子民,倚賴最深,結緣最久的果實種子,非稻米莫屬。也是少數種子果實較花序吸睛的作物。稻子花序細小潔白,花期短促,除非刻意尋訪否則不易窺其芳容,反倒是開花後結穗累累,金黃亮麗,眾人矚目。稻穀碾除外殼米糠,去除種子胚芽,就成了晶瑩剔透的白米,餵養了千年有情。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唐李紳 憫農詩)
一粒粒金黃飽滿的稻穀,都是老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勤苦耕耘的成果。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唐布袋和尚 插秧詩)
這首布袋和尚的詩作,更寫出農夫腳踩汙泥,倒退插秧,奮力除草的景象,以稻喻道,哲思滿滿。
歷盡艱辛雙鬢白,今秋方覺稻花香。 ——(南宋 陸游)
這辛勤質樸的老農、無私奉獻的植株,值得我們深深禮敬、細細品嚐。
這個秋冬,不要再為萬芳搖落、百花凋零傷感,買一張台鐵區間車票,或自行駕車沿著縱貫線、台九線緩慢下行,迎向寶島穀倉:嘉南平原、花東縱谷,腳踏田疇,嗅聞大地,來一趟稻穗的感恩朝聖之旅吧。

九月啊九月 !是誰一張金黃的心,飄飄零零,在風裡燦燦地翻動黃金。 翻過來,黃金 ,翻過去,黃金,誰掉了一顆金黃的心? ——(余光中)
大師詩作雖是歌詠九月白楊樹,然用來形容秋冬稻田也無違和:暖陽下的稻田,或金黃燦燦,滿地翻飛;或稻穀入倉,獨留殘梗;或遍地綠肥,金黃油菜花繽紛波斯菊迎風款擺。佇立田邊放眼眺望,老農退步插秧,低頭耘草,欣喜收割的景象,如在眼前。正如卑南音樂瑰寶陸森寶老師以族語唱出的「美麗的稻穗」:「非常美麗的,我們今年的稻穗。歡呼啊我們高聲歡呼!快了,快了,我們要割稻了。歡呼啊我們高聲歡呼!」那渾厚嘹亮的歌聲,正是對斯物、斯土最崇敬感謝的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