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堆滿雜物、囤積了許多丟不下手的東西,就算再怎麼努力收納、斷捨離,也不見成效嗎?也許是因為「壓力」造成的!所以被生活中各種大小雜事淹沒的時候,也請不要忘記:好好關愛自己!
最近在追的劇「忘了我記得」中,看到女兒哭著對爸爸說:「我很害怕你突然就走了,但我更害怕你一直走不了。我很不孝,對不起。」這一段話看得我淚流滿面,讓我想起了她。

諮詢的時候,她傳來理想生活照片,圖片上是溫潤原木質感的老宅、優雅的木椅、簡單的長桌上放著茶具。這就是她對空間的嚮往,她一定很想得到內心的平靜。
做不了斷捨離的決定
也許是因為沒有結婚,照顧媽媽的責任落到了她身上。她一邊要照顧失智的老母親,一邊還要整理家中的環境。除了自己惜物、捨不得丟東西,平常壓力大、喜歡透過團購亂買,加上不同的興趣喜好,碗盤、杯子、花器……最後各式各樣的東西,把空間填滿。漸漸地,餐桌上堆滿密密麻麻的雜物,再也無法坐在餐桌吃飯。她和老媽媽,只能委屈地坐在客廳一角吃飯。走廊上全部都是物品,媽媽拿著助行器走路,都必須越過重重障礙,看起來非常危險。
她很苦惱,明明自己也努力收納了,為什麼家裡還是這麼亂?其實我發現,她最大的困難,不是空間太小,而是照顧媽媽的過程,讓她太害怕做決定。她擔心丟錯東西,怕媽媽突然問起、責備她,更怕兄弟姐妹不諒解,最後乾脆什麼都留下,結果就什麼都塞滿了。
失智的母親、堆滿雜物的家、和不停內耗的自己
那一天,我陪她一起整理書房。物品真的會說話。她的書房裡,有各式各樣的宗教書籍、不同的身心靈課程證書,還有許多她為自己「充電」準備的小物,卻在照顧的現實裡,一樣樣都塵封在角落。看了這麼多書、上了這麼多課,但心裡最深的結,卻始終沒有鬆開。整理到一半,發現了下方有一台縫紉機,我小心翼翼地幫她放到架子上。
但失智的媽媽,情緒時好時壞,走進來看到我們在整理,突然拄著拐杖用力敲著鐵架說:「現在這一間也變成儲藏室了啊!」語氣裡有著刻薄,更多的是病後的不安。我微笑地回應:「不會啦~這裡很快就整齊了。」媽媽又懷疑:「我的縫紉機是不是被你們丟掉了!」我回答說:「沒有沒有,放在這邊,妳放心。」

就這樣一問一答之間,我完全能體會屋主的心情。她真的很努力了,每天承受著媽媽反覆的言語,一次次懷疑、一次次自責,久而久之,對自己也開始失去了信心。為了照顧媽媽,兄弟姐妹們沒有人能長時間陪伴,只有她一個人撐著。她沒有怨言,反而準備了好多碗盤、餐具,心裡還盼望著有一天,兄弟姐妹們能齊聚一堂。但等到的,卻是堆滿雜物的家,和一天天被消耗掉的自己。
用斷捨離重新看見自己「值得被愛」
照顧失智的家人,是很漫長、很孤獨的過程。即便再有愛、再有耐心,每天聽著媽媽那些不認得自己、甚至攻擊自己的話語,心裡再怎麼堅強,也會慢慢垮掉。那天整理時,我在一堆紙張裡,看到她寫下的一張小紙條:「希望媽媽能再愛我一次。」看到的那一瞬間,我真的心酸酸。
透過書房的窗戶,我看見她一個人站在陽台邊,正努力篩選著手上的物品。好想告訴她:妳媽媽不是不愛妳,是她真的忘記了。她忘了妳每天在她身邊,忘了自己曾經是個溫柔的媽媽。妳也忘了,自己是一個很棒的人,是一個好有勇氣的女兒。如果媽媽忘記愛妳了,沒關係,妳已經盡了全力陪伴她了。但從現在開始,妳也要記得,好好愛自己。一定要記得,妳不是一無是處。一定要記得,媽媽現在說的話,真的不要太放在心上,她不是故意要傷害妳,她只是病了。

離開她家時,我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輕輕對她說:「妳真的很棒。」她眼眶裡閃著淚光。我知道,整理帶給她的,是「重新看見自己的力量」。
斷捨離後的人生,學會為自己而活
整理之後,兩年過去了。當時照顧媽媽的日子,她常常覺得好累、好辛苦,甚至好想放棄。她心疼媽媽承受病痛,但自己心裡也滿是痛苦。她曾以為,如果有一天媽媽走了,自己就能鬆一口氣,日子也許會好過一點。直到媽媽真的離開,她才發現,自己的靈魂像被抽離了一樣。原本被照顧塞滿的生活,一下子空了,她竟然不知道該怎麼過日子,也失去了活著的動力。現在早上醒來,還會習慣性地在媽媽床邊看看;走到廚房時,還會突然想到要不要幫媽媽準備早餐。空蕩的家,一時之間真的讓人很不習慣,心裡也空了一塊。
親愛的,妳要相信,那些愛與陪伴,沒有消失,也沒有白費。妳只是需要一點時間,慢慢把自己找回來、慢慢學會怎麼為自己而活。這一次,可以試著為自己煮一頓飯、為自己整理一個櫃子、為自己買一束花、為自己沖一壺喜歡的茶。
這是妳新的生活,一點一滴,重新建立起來的生活。別急,也不用勉強自己馬上走出來。只要妳還願意往前走,就已經很棒了。願妳未來的每一天,都能為自己微笑,為自己而活。
本篇文章由【收納幸福-廖心筠】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