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人文

匯集涓涓細流:落實減塑,點亮海洋

2019-09-05 | 心閱網編輯室
複製連結

近年塑膠垃圾汙染海洋的問題十分嚴重,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發表的報告指出,預估在2050年,海洋中塑膠垃圾的重量,將會比魚兒的重量還多!因此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自2016年開始,便積極推動「愛海不塑」相關活動,透過營隊、學校教育、淨灘等活動,傳達海洋被塑膠汙染的嚴重性。

 

2018年更深入校園,推動「點亮台灣 點亮海洋:校園減塑百萬集點」計畫,藉由老師推動減塑教案;學生施行減塑集點,試圖將減塑觀念推廣至學校,期望從學校發酵,進而影響家庭、社會。

 


小小的一步,大大的迴響

 

新北市的海山國小是第一所試行減塑集點的學校,共816位學生參與,累積減少使用33,500個一次性用品。只要學生能參與減塑行動(不用免洗餐具、自備環保杯、少拿塑膠袋……)就能獲得一點,每位學生有一張五十點的個人集點卡,也可以累積到班級的大海報卡,共同力行減塑團結力量大,以集點的概念讓學生有興趣參與,並透由教師施行教案,讓減塑的觀念漸漸進入學生心裡。

 

班級減塑集點卡。 照片來源:慈心淨塑。

 

漸漸的,愈來愈多學校加入「點亮台灣,點亮海洋」的活動。因此第二階段的計畫,全台共有12所學校,超過5,000位師生參加,累積減少使用超過40萬個一次性塑膠用品。

 

純真的學生加上熱情的老師互相搭配,實行起來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功效,他們不只集點,更開始發展特色教案與減塑課程,從戲劇、減塑觀念宣導、園遊會闖關……「減塑」的觀念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校園。除此之外,學生也參加路跑、到在地店家宣傳、淨灘,讓減塑不只是校園中的課程,更成為生活的常態。

 

20190730 高雄場的老師們正在討論教案 照片來源:慈心淨塑。


同理與愛心是減塑的開始

 

讓學生如此熱情參與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在教案中,他們體驗過海洋生物被塑膠袋束縛的痛苦。在減塑課程中,老師會安排學生們在悶熱的天氣,套著雨衣上課;也試過將塑膠袋以橡皮筋套在手上,然後試著努力甩掉。儘管因不透氣的塑膠纏身而悶熱、難受,但至少自己有能力將這些阻礙給去除,人類只要脫掉雨衣、拿掉塑膠袋,便能重獲自由。

 

宜蘭縣頭城國小學生在課堂中體驗魚兒被塑膠困住的感覺 照片來源:慈心淨塑。
新竹市竹蓮國小的學生們與集點卡蒐集成果合照 照片來源:慈心淨塑。

 

反觀海洋動物呢?海豚被塑膠圈套在嘴上,再也無法張口進食;海龜被吸管戳刺,流血掙扎,卻無法得到解脫;鯨魚誤食塑膠製品,滿肚子塑膠,卻依舊飢餓難耐。這麼多令人震驚的事實擺在眼前,讓體驗、理解塑膠造成的危害的學生願意熱情投入減塑的行動。

 

海灘上驚人的大量塑膠垃圾 圖片來源:Unsplash。

 

而最容易施行的行動,便是買早餐時不拿塑膠袋。有學生在學習單上分享,他去買早餐時,老闆問要不要塑膠袋,他說不要,下一次再去,老闆依舊問要不要塑膠袋,但第三次再去,老闆問的是:「你不要塑膠袋對吧?」不過小小的一個舉動,卻能減少很多塑膠袋,這讓學生十分開心,然而最動人的,或許是他願意溫柔卻堅定地拒絕「方便」的塑膠袋,只為了減塑。

 


只求盡心盡力

 

垃圾的製造從不是在丟棄的當下,而是在購物時,垃圾便隨之產生。比如去買晚餐,一個大大的紅白塑膠袋裝的不只是香噴噴的餐點,更是紙餐盒、竹筷、塑膠湯匙這些即將成為垃圾的塑膠製品。然而現代社會,要做到完全「減塑」或許是一種癡人說夢。高雄的駱蕾蕾老師便因為認真減塑,被人笑說是自不量力,塑膠垃圾那麼多,何時能夠淨空?但這些冷言冷語沒熄滅她想淨塑的心,因為她求的不過是盡心盡力。

 

20190807 新竹場工作坊駱蕾蕾老師分享 圖片來源:慈心淨塑。

 

所有在學校推廣減塑的老師,努力的方向,便也是這四字:「盡心盡力」。沒有人極端地要求達到無塑,只希望透由減塑開始減少塑膠量。所以他們努力推行,期望能和學生一起將減塑的理念傳遞給更多人知道。即使無法無塑,所有的努力依舊不會成為白費,若將每一點的努力比喻成水滴,最終這些水滴都將彙集到大海,所以沒有一顆小水滴是不重要的,沒有一分努力會被遺忘。

 

點亮海洋的計畫目前進行到第三階段,截至目前為止全台共有92所學校報名,累積達到15,698位學生,從1所到12所,現在到達92所,學校參與的數量彰顯的不是活動有多成功、理念有多高尚,而是在全台灣有愈來愈多的人,關心減塑,想一起成為水滴,讓努力的涓涓細流,成為大海。

 

 

 

慈心淨塑辦公室  【點亮台灣 點亮海洋】計畫說明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