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以愛為始,引導孩子在愛中自由成長!薩提爾教養專家李儀婷專訪

2024-01-10 | 採訪:周雯琪 / 照片出處:親子天下
複製連結

「有很多國中、高中的孩子壓力大到無法負荷,因此有高中輔導老師都會說,現在高中的孩子們很多有憂鬱傾向。」面對現今青少年的成長環境與學習方式,薩提爾教養專家李儀婷在採訪中特別提到她的觀察與留意。

 

作為一名育有三寶的教養專家,同時是親子暢銷書作家,還曾是文學獎得主。而另一半許榮哲也同是優秀的創作者與說故事高手,並曾擔任文學雜誌主編。兩個富有文采與創作能力的父母,教養出的孩子也應該成長路上一帆風順?

 

實際上許多人透過李儀婷的書籍,看到她筆下與三個孩子的相處也時有碰撞、衝突,甚至是令人感到心碎的時候。她也曾面臨多次孩子與先生火爆的爭執場面,卻仍要站穩立場,一一排解問題。而在多年前接觸薩提爾模式之後,如今的她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可說是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孩子們也在她和先生的陪伴下,逐漸綻放出屬於自己盛開的模樣!

 

藉由此次專訪,我們將從李儀婷與薩提爾模式中,一窺她教養小孩的專屬魔法!

 

圖片來源/攝影:親子天下

 

母親,到底該是什麼模樣?

在成為母親之前,李儀婷已是文學界中小有成就的創作者,也擔任過兒童文學出版公司的副總編。跟先生常一起開設文學創作與相關營隊活動,對母親這個角色,她當時的想像是:未來如果孩子可以讀她的書長大,會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但這樣的憧憬跟未來,並沒有很快如美夢般成真,反而在大女兒三三兩歲時,遭遇到一場激烈的母女衝突,起因是為了爭搶一杯早餐的奶茶。那次衝突她在憤怒之餘毫不留情地對女兒動手,儘管當下她知道這樣做並不好也不對,可是她無法控制自己,尤其是女兒一次又一次的強烈反撲,更讓她控制不住回手的力道。

 

「我就在想,我到十八歲才有勇氣去嘶吼,她怎麼兩歲就可以嘶吼?一個兩歲的孩子怎麼會像極十八歲時的我呢?」回顧自己的成長,李儀婷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大哥兄代母職照顧弟妹的方式,讓家庭關係變調、走樣,也養成她從小性格與內在是處於高壓與自我壓抑的人。

 

她當下忍不住想,當女兒成長到十八歲的時候會變成怎樣?同為女性,李儀婷似乎已經能看到她不想看見的未來。在那一次後,她決定不再做傳統高壓控管的母親了!

 

薩提爾的教養模式,與孩子、與先生連結

薩提爾教養模式已在台灣的育兒界形成一股潮流,不僅可以運用在家庭、育兒跟婚姻,也能在職場、在人際關係中被運用。它其實是一種諮商的應對關係。

 

但運用這個模式,真的每個人都能一點就通?

 

「剛接觸薩提爾模式的初學者,最容易犯的問題就是想要解決問題,甚至是替別人下指導棋。但在家庭中的任何一份子,沒有人會喜歡被批評指教。」李儀婷一針見血地說道。

 

她舉例先生管教小孩有時會忍不住動手,她也不會立刻去管(也就是想要解決問題),而是選擇事後跟先生說:「哎呀,孩子很不乖,很不聽話,讓你很辛苦。但是打完之後,你有比較好過嗎?」先生回答沒有,這時候她會接著說:「那就更辛苦了,因為打完小孩以後你沒有好,小孩也沒有好。」

 

先生聽完以後會理解太太也是站在他這邊,而非對立面,這就是與先生的連結。當連結完先生以後,再來是連結孩子。回過頭來安慰他剛才被打的情緒,讓他知道媽媽也心疼他的痛,而不是不被關心。

 

這樣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不僅在李儀婷的家中上演過,對許多人來說也是相當頭疼的問題。畢竟不少媽媽常會抱怨另一半下班回家只會滑手機,什麼事情都不幫忙,或者就只會幫倒忙?甚至說另一半根本就是家裡的大兒子?

 

李儀婷坦言自己已經度過那段時期,她認為在家庭中不管面對孩子跟先生,「界線」很重要。為何家庭中常見情緒勒索?因為在越親密的關係中,我們時常模糊了彼此的界線。

 

假設今天你真的感到很疲憊,很常會說我都已經這麼累了,你們應該怎樣怎樣,但自己的疲累怎麼會轉嫁到對方要去做些什麼呢?此時不如單純說:「孩子們我累了,我得休息。你們弄完自己收好。這就叫切割界線。他們有玩耍的權利,而我有休息的權利。」

 

如果是工作一天回來,去抱怨先生不幫忙家務整理。這也是跨過了界限。李儀婷建議此時要將自己跟先生分割開,可以說:「老公我累了,我得去休息。如果老公說老婆事情這麼多,妳怎麼都不弄?那就是他的界線不清楚。因為家是共同的,不能夠跨界,可以說沒關係先放著,我們等一下一起來處理,界線就清楚了。當界線清楚,就沒有所謂情緒勒索的問題。」

 

李儀婷的回答中,除了呼應薩提爾模式的實踐,更能看出夫妻相處的智慧,讓人恍然大悟!她甚至不會因為自己是一名教養專家,就讓孩子覺得媽媽凌駕於爸爸之上。

 

有次一家人前往夜市,卻差點鬧得不歡而散,連夜市也逛不成。衝突當下,李儀婷並沒有與先生爭執,反而是告訴孩子們,「我非常愛你們的爸爸,爸爸是真的很辛苦。雖然他罵你們罵得很兇,這是他不好的地方,可是你們也要知道爸爸是很努力在賺錢,你們卻一點面子都沒有給他。」

 

李儀婷直言這也是連結,她會尊重先生,先生就會知道他在家庭中的位置不會被壓縮,他還是有教育權。當先生看到她與孩子的溝通互動很好的時候,自然而然也會慢慢轉變。

 

讓孩子從體驗中練習選擇與承擔

如今的李儀婷在他人眼中已經處在一個很平穩的父母狀態,但這並不代表她就沒有遭遇過許多父母會遇到的問題,特別是照顧大女兒三三的過程。

 

三三自小就有很嚴重的氣喘,夫妻倆也嘗試過帶孩子吃中藥、喝薑湯、喝羊奶,練習游泳等等,做過許多努力。但薑湯很辣,連大人都難輕易入口,何況是對年紀還小的孩子。因此三三也常耍賴不要喝薑湯,或者是要求要吃冰解辣。

 

儘管她再三跟女兒解釋吃冰容易引發氣喘的後果,但三三也次次堅持自己沒問題。但,吃冰以後三三果然引發嚴重氣喘急診送醫。看到孩子生病受苦的模樣,沒有一個母親不心疼,可是透過這樣的「親身體驗」後,李儀婷會希望孩子理解,如果再來一次,可不可以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當孩子生出來後,我們就要理解孩子就是獨立的個體,她可以用她的方式去嘗試,所以我只能說,我願意陪著妳,在後端支持妳。」

 

有了送醫治療的經歷後,三三便承諾要好好喝薑湯,不要再吃冰了。李儀婷坦言孩子的承諾當然也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但至少孩子是心甘情願的。而這正是薩提爾體驗模式發揮的重要之處,在陪伴孩子反覆練習的過程中,我們去努力、去試。只是前提是孩子的選擇,要在父母可以承擔後果的前提下,他才能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圖片來源/心閱網編輯室

 

孩子,我們不讀大學好不好?

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是李儀婷與許榮哲這一路走來培養的默契,但自由是否也隱藏未知的風險?父母心中的那把尺該如何衡量?

 

「爸爸媽媽有多大的自由,孩子就有多大的創造力。」李儀婷如此回應。

 

因夫妻倆並非注重成績的父母,更看重孩子是否擁有與社會接軌的能力,他們的教育觀,在外人眼中,也的確獨樹一格!

 

「譬如我們會說不讓他們去讀大學,是我們的框架鬆綁,是我們父母對他們沒有這個要求。但你們將來要不要讀大學,是自己可以選擇的。我們宣告的是我們父母不做這樣的強迫跟要求,再來,當孩子決定真的不去讀大學時,或者他真的不去做任何學科研究上的事情,我們依然要陪伴他找到興趣,有了興趣、喜好,有了長項,我們才可以放手,不去陪伴。因為未來,他們有自己的路要走。」

 

李儀婷強調孩子的未來不是瞬間放手的,並非孩子今天想要上台就可以上台,而是前端的父母已經做了許多努力,讓孩子具備基礎技能、溝通表達能力、上台組織講故事的能力,而孩子也有能力承接,這一切才能算是水道渠成。

 

因此在她和許榮哲的引導以及孩子同意下,滿十三歲的三三直接開設了「三三的創作與故事引導班」,主要教學對象是小四至小六,對創作、閱讀跟表達有興趣的孩子。而妹妹川川也以十歲的小小年紀隨後開設「川川的遊戲式AI寫作課」,都獲得參與者良好的反饋。只剩老么一一,雖然不像兩個姐姐們已有一個前進的目標,但李儀婷仍樂觀看待,不見得是上台,但他們會陪著孩子找到他想要的。

 

細數三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三三是李儀婷眼中有最多次層層轉變的。

 

當大家看到三三現在能夠上台演說自如,或者在課程中教導其他孩子,其實都很難讓人察覺,她也曾有過一段憂鬱症的時期,甚至有長達好幾年在全美語補習班中,因在班上表現很差而不肯說話的狀況,李儀婷得知後曾經勸她不如轉出來?但女兒卻堅持還想再試一下。

 

「她都沒跟妳說她不去上學,她還在努力耶!當然大人容易用負面的方式來看待孩子,那是因為我們已經設了一個人生目標,人生應該就是要怎樣,可是薩提爾模式在乎的是人。會去看一個人的脈絡系統,其實三三很努力,所以我一直在看。」

 

雖然最後三三仍是在五年級時離開補習班,但到六年級時的功課反而慢慢回來了。李儀婷認為這當中的關鍵是孩子有自信了。藉由一步步重建孩子的自信,到能夠在人前表達無礙,甚至讓孩子從授課中賺取自己的零用錢,建立基本金錢觀念。這些都是她與先生在建立孩子社會化的一種歷練。

 

「不需要等到大學才去找興趣,才去開始社會歷練,在前段我們可以就做好這個準備。我們一直帶著孩子在做與社會接軌性的連結。」

 

提到有不少孩子去買東西沒有金錢觀就亂買,但如果今天花的都是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他們就會捨不得了。李儀婷笑著說,「他們會這個也計算,那個也計算,但如果是爸爸媽媽付錢,通通不用算,隨便買。所以要讓他們有一個賺錢的社會概念。」

 

當然在外人眼中,夫妻倆給予孩子的自由空間看似沒有邊界,但李儀婷心中其實仍有自己的一把尺。比如堅持孩子就算放學後去同學家玩,也要在晚上七點前回家。以及當孩子有任何需求,必須來說服她。

 

「我很喜歡他們來說服我,雖然我有框架、有規範,可是我歡迎你們來說服我。我的規範不是死守著一條,我歡迎你來打破。可是你要讓我知道你有想法,你的說服就要很有道理。我會去引導他們擁有自己的一些思維,不要被框架給困住了。」

 

薩提爾模式,讓作為母親的眼光變得更豐富

李儀婷從接觸薩提爾模式後已相繼出版了多本親子教養的暢銷書籍,而孩子們的教養過程被赤裸裸寫在書裡,甚至是社群媒體,難道孩子們都不會反彈?

 

「他們都會看我的書,都會說再寫多一點,他們很愛看,也不介意我說他們的生活。」李儀婷帶著笑意如此說。

 

不得不說,李儀婷所描繪的每一個故事衝突中都帶有鼓勵讀者的作用與力量,而並非迎合大眾的口味去任意改變事實。因此孩子們是在事件中看到正向的力量,不是帶著看別人家八卦的心態來看待媽媽將自己寫進書裡。

 

曾經,母親這個角色讓她與女兒間發生過極大的衝突,但也是這個契機,讓她往後成為一位不同於多數人的媽媽。「我會以薩提爾來教養孩子,我就已經承擔了。我可能要走不一樣的路。」

 

薩提爾模式讓她在成為母親後,看待孩子的眼光變的更豐富,更不同以往。陪伴孩子的這些時間,都不是浪費。這幾年她跟孩子們無話不談,從最初的對立,變成成長路上最親密、最合作無間的戰友!

 

「現在此刻應該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時刻。」對於這近十幾年育兒的心情,李儀婷給了這樣的詮釋。

 

至於未來和孩子間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挑戰,李儀婷思考半晌,男孩與女孩是不一樣的,她提到傳統教育沒有教導我們如何面對失戀的情緒,以及身體自我保護。她很早便將戀愛中的問題變成一個日常話題來教導女兒。「保護好自己這是基本的戀愛知識。如果失戀了一定會很痛苦,我告訴女兒如果妳需要我,就來找我。我把這條陪伴的道路鋪陳好以後,未來她遇到最大的難題就不是難題。」

 

談到最小的兒子一一,李儀婷忍不住笑,男生跟女生完全不同。兒子的細緻度不夠,跟她這個媽媽剛好互補。「我的挑戰在於,如何不去這麼細緻的去看見他的缺失。他其實是一個很棒的孩子,是沒有黑洞的,很樂觀。我能不能夠在他的成長路上帶領他?我會希望我跟先生一起帶著他去找興趣。」

 

其實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期盼無非是平安健康地長大成人,李儀婷也不例外。但她更會想:如果此刻她就要離開,她有沒有交給他們足夠對外表達的能力?存活下去的能力?他們能夠獨立生活嗎?

 

如果答案是有,那她也就能夠放心了。

 

延伸閱讀:放手不等於放任,讓孩子在自由中茁壯!許三三X許川川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