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開始長大的時候,或許就是在努力擔起自己的生活的那一刻起。我們揮別學生時期只專注於讀書的階段;我們離開家庭所提供給我們的保護傘,然後學著進入職場,跟不同性格、不同職位的人們產生交流。對於未知而從不曾經歷的領域,應對進退似乎變得十分困難。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裡,怎麼樣才能在努力發展事業的同時,讓自己也感到滿足?不只關注於金錢更能提升自我?
2018年福智文化與幾所大專院校合辦的系列生命教育講座──「讓逆境發光」,與年輕學子們共同討論那些在職場上會面臨的困境以及問題。面對學生的提問與徬徨,講師用自身豐富的經歷,分享在職場上闖蕩的經驗與看法,並給予同學最真誠的建議。
真誠與信任,是開拓和留住客戶的不二法門
在職場工作會面臨許多不同的壓力,除了面對上司、同事,該怎麼與如同衣食父母的客戶相處也是一門學問,簡單輕巧的「相處」二字,卻包含著深深的內涵,除了要讓原有的客戶能夠繼續支持,更要懂得如何開發新客源,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新鮮人而言,把握好這個尺度十分困難。
有位男同學便表示,不知道如何才能讓第一次見面的客戶相信他們的產品,並且與他們培養出良好的關係?
「你對你們的產品有沒有信心?」講師先拋出了一個最基礎的問題,讓同學思索在推薦產品前應該具有的一個信念。講師認為只要對自家的產品有信心,那麼剩下的就只需要拿出誠意。因為有信心才會有底氣,而有底氣之後,只要表達真摯,那麼不論是推薦抑或是讓客戶持續的回購,在產品有信用的情況下,都不會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講師也進一步建議,拿出誠意時應有的態度:「你要知道的是,真心很重要。」
不論是和誰相處,如果抱持著要占人便宜的心態去互動,得到的結果不會盡如人意。講師提到,做生意的根本,便是要真心的為客戶著想,切莫只想著要賺對方的錢而去推銷,應該要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他需要的是什麼?
站在客戶的立場去著想,才能夠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如此一來信任的關係也會隨之而建立,立基於信任的往來,才是長久而友善的關係。

踏出舒適圈,該用什麼心態面對新挑戰?
工作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有可能會因為人生目標、職涯規劃、自願或是非自願的原因,從一份工作轉換到另一份工作,甚至進入不同的領域。有位女同學便這麼困惑著:「當從一個工作離職到另一個環境時,要怎麼去調適自己的心態?」
未知容易令人感到恐懼,而要跨出熟悉的環境到另一個新的地方,更需要勇氣與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可能要迎接的所有挑戰。
怎麼去面對嶄新的世界?首先要先相信自己在這段時間的積累,講師強調在轉職前,要把握好每一個機會,不論是在校的學習,抑或是每一份工作的經歷,都應該好好珍惜,因為這些經驗和能力,在未來都會成為你的轉換基礎和堅實後盾,並且讓你在快速改變的世界中,仍能穩定心神,勇於迎接挑戰。
「當然,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去學習,我想不管是什麼樣的挑戰,都能順利跨越。」
講師堅定有力地說著,簡單一句話,卻包含了要如何面對這個變動不斷的社會的道理。不能只以不變應萬變,而是要用包容的心態去看待那如同洪流般快速流動的資訊,讓自己像是海綿,吸收、進化,然後更有能力去挑戰新的事物。
不要隨波逐流,也別食古不化,保持著開放的心態精進自己,這些所有學習到的能力將會帶領我們走向更好的自己

如何讓工作與快樂產生連結?
對很多人而言,工作像是件苦差事,朝九晚五的生活不過就是為了讓自己生活更好的手段,所以他們盼望著假期、期待著下班,上班最大的快樂也就是打卡下班的那刻。
「我一直對工作有一種抗拒,抗拒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害怕的心思,自己覺得工作很辛苦,可是究竟辛苦什麼我也不清楚?而如果這麼辛苦,那要怎麼感覺到快樂?怎麼服務自己的生命,讓生活更有價值?」
男同學娓娓道來他的困惑與不解,比起一直陷溺於苦楚,如果能夠將工作和快樂連結,或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樂趣。相對於直指方法,講師請學生們先想想自己的需求以及興趣到底是什麼?如果仍未有定論該怎麼辦?
多聽、多看、多參與。
講師鼓勵學生們多去參與不同的活動,也可以試著擔任舉辦者,在反覆嘗試的過程中漸漸了解自己,才有可能去喜歡那些紛亂的內容。
工作中的探索也是一樣,先理解自身為什麼要待在這個崗位,觀察那些吸引你的、良好的部分,細細體會背後的平和及喜悅,和這些正向的情緒產生聯繫,逐步斬斷內心的厭煩與擔憂,才能進一步發掘工作中的快樂。
是否能夠快樂地工作,抉擇權完全在自己手裡,透過自心的訓練,讓心越來越有力,不但自己能夠更容易地轉化憂惱,也能幫助他人遠離痛苦。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以下福智文化出版書籍。
《當冬日來臨,我聽見花開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