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日本演員樹木希林的人生哲學

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日本演員樹木希林的人生哲學

13019
Hr

作者 — Sunny
興趣廣泛,但最割捨不下的還是閱讀,從散文、小說到漫畫都是涉略的範圍。總在腦內上演很多小劇場,任思緒奔騰跳躍,然後化為片段的字句用筆尖留下痕跡。

 

第一次看到樹木希林,是在一個廣告中,紅色的格紋外套襯得她面色紅潤,樹木希林帶著笑意用沙啞卻堅定的嗓音說:「脫掉年紀,穿上冒險,我就是我。」這句話從年歲已高的她口中說出來帶有奇異的說服力,我不禁好奇,這樣一個穿著花俏而時髦的老太太到底是誰?後來才知道,螢幕裡看來精神十足的樹木希林,當時罹癌近三年;而我知道她的時候,她已與世長辭。

樹木希林為日本西武SOGO百貨拍攝「わたしは、私」(我就是我)的廣告。 圖片來源:西武・そごう

 

樹木希林在日本是位傳奇性的演員,21歲就出道成為演員,走的不是清純可人的路線,年紀輕輕就扮老,卻演活了許多老年人的角色,但當她真成了一位奶奶,卻又帶著內心巨大的能量,在許多人眼前炸出燦爛花火,讓人明白她並非真的老去。樹木希林於2018年因癌症逝世,卻在2019年藉著那些說過的智慧話語再度活躍於世。

「一開始便奢想靠興趣吃飯,就是狂妄了。」

長年和樹木希林合作的導演是枝裕和在《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這本著作中這麼形容樹木希林:「或許一般人以為她應該很喜歡即興演出,其實對於演戲,她是經過非常細密的計算後才肯踏上舞台的人。」短短的一句話,道盡樹木希林為何總能栩栩如生的刻劃角色,她不斷挖掘扮演的角色的背景,設身處地的理解角色的心情,才能在鏡頭中演出、甚至是活出扮演的角色。

三度榮獲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樹木希林,卻說自己只是為了生計,才不得不成為演員的。樹木希林從來都是直接而坦誠的,她不喜歡說謊,也從未學會說謊,這份直率或許會讓有些人不知所措,卻也讓這個獲獎無數的女演員不再那般高高在上,多了人性,也多了真誠。

我想,樹木希林或許不是因為喜愛演戲才成為演員,但她必定是因為成為演員進而喜歡上演戲,若無愛意,又怎能讓演戲時的樹木希林投入滿腔的生命力,讓紙上的角色化了形,湧動著她如火的熱忱,所以演誰像誰,不只其形,更得其神。

「我也不知道要到哪裡才算是個完結,最終還是通過演員這個方面來捕捉我,做為一個人,只能以這種方式結束了,這樣也不錯啊。」樹木希林50幾年的演藝生涯,在一幀一幀的畫面中,成了一生的寫照;拍出一部最寫實的紀錄,然後令人永誌不忘。每一個她曾演出的角色,或許都是樹木希林,因為那些角色的喜怒哀樂化為骨血,成為靈魂的養分,透由她的演繹,成了自己的一部份。樹木希林成就了無數劇本,也被無數劇本成就。

樹木希林動人遺作《仙人畫家:熊谷守一》電影畫面。 圖片來源:東昊影業

 

「為了來生不要再相遇,現在可得好好地在一起。」

演藝事業閃耀的樹木希林,婚姻生活也同樣高調而引人注目。尤其和第二任丈夫內田裕也的婚姻,更是鬧得沸沸揚揚。兩人45年的婚姻,有43年都過著分居生活,奇怪的是,樹木希林卻從沒想過結束這段婚姻關係,或許是因為,內田裕也帶給她的,是脈動的活力,是鮮活的熱忱。

她曾這麼形容內田裕也:「鮮活、危險的感覺,那確實是危險的,在這不滿的人生中,正因為那種危險,我才緊緊抓住了他。」內田裕也的確是個危險的男人,他嗜酒,也曾對樹木希林有家暴的行為,甚至擅自提出離婚協議書,但在樹木希林的堅持下,這段婚姻終究還是堅持了下來。兩人的婚姻就像是走在鋼索上,危險,卻仍舊保有平穩。

樹木希林曾以提婆達多與佛陀的關係來談和內田裕也的關係,佛陀因為有提婆達多的存在,有他給予的「難」才得以悟道,樹木希林也是如此,因為有內田裕也這樣的存在,所以才得以讓渾沌的內心得到平息。「我認為,和某個人相伴而生,是人邁向成熟的必要條件。在這層意義上,我會和內田在一起是某種算計,為了讓自己更加成熟的打算。」

圖片來源:宣伝会議デジタルマガジン

 

「疾病只會一直跟著你,死亡是日常,活著也是日常,我是這樣想的。」

樹木希林晚年罹癌,生命將走到盡頭,她沒有惶恐,沒有怨天尤人,只是自然的接受了現況。「不管最後是怎麼樣的形式,每個人的人生總有到頭的一日。對我來說,我很感謝癌症讓死亡近在眼前。」

死亡是人生中最鄭重的一道里程碑,無論是好是壞的一生,都將在死亡來臨的時候平等的走向終局。死亡卻也不是荒涼的,它帶走生命,也帶來新生;它讓人擔憂無依,也讓人幡然醒悟。沒有人知道死亡何時降臨,它忽近忽遠,無法捉摸。對樹木希林而言,罹癌殘忍地將死亡擺在她的眼前,卻又溫柔地讓她有充裕的時間準備。

即使死亡靠的這麼近,樹木希林依舊瀟灑,「我以前都覺得身體是屬於自己的,想想還真自大,最近才開始認為這個身體是借來的,我只是將帶有這樣性格的靈魂寄宿在其中而已。」東方人一向避談死亡,彷彿死亡的陰影讓所有事物都蒙了塵,樹木希林則不然,她藉由死亡重新定義自身。

我曾聽過一句話,將死亡形容成最盛大的狂歡,總認為,這句話卻是樹木希林面對死亡最佳的寫照。她將不羈的靈魂鎖在了「樹木希林」這個身體,然後透過死亡這個形式,讓熾熱的、鮮活的靈魂破繭而出,這何嘗不是一件值得狂歡的事?

 

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這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