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專欄

【中醫保健】藏象學說之心與小腸:心為臟腑之大主,該如何調養

2022-08-29 | 郭哲彰
複製連結

五臟跟六腑指的明明是不同的東西,為什麼經常一起被提到呢?在先前的文章〈【藏象學說|肝與膽】三方法護肝膽,讓自己有勇有謀〉中,我們已經學過五臟六腑其實是緊密合作的,像肝跟膽就有「情治」與「生理」上的合作,一方面塑造人勇敢果斷的性格,一方面促成體內消化功能的順暢運作。

 

這一次,我們要來認識另一組臟腑的合作關係,那就是人體裡最重要的「心」,以及與之搭配的「小腸」。除了理解它們如何影響健康,也學會透過正確方式來養心,好好照顧這個被視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的人體神聖領域。

 


心與小腸:「君主之官」與「受承之官」

 

心之於人體,就好像馬達之於機器,是一切運作的動力來源,因此也被視為體內的「君主之官」。以功能來說,中醫對心有兩種詮釋,分別是「心主血脈」與「心主神明」。

 

「心主血脈」的意涵和我們知道的西醫概念接近,指的是心臟透過收縮把血液送到身體各處,維持臟腑正常運作。相較之下,「心主神明」對多數人而言則相對陌生,所謂「神明」指的是人的心神與情緒,比方說我們常說的「心情」中的「心」,就和血液無關,而是接近「神明」的概念。

 

心的兩種主掌之間也常會互相影響,比方說,在臨床上觀察心情經常緊繃焦慮的人,常會伴隨有心臟二尖瓣脫垂。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醫學專家或研究會說,保持心情愉悅是長壽的關鍵

 

 

先前我們學過,「藏象」可以讓我們透過外顯的表徵,理解內在臟腑的健康狀況。心與人體多項運作息息相關,因此在外顯特徵上,也可以由幾處來觀察,包含:

 

1. 臉色:中醫裡有句話叫「其華在面」,指一個人心氣是否旺盛,可從臉色是否紅潤來判斷。

 

2. 舌色:中醫裡有個說法是「心開竅於舌」,舌頭也是觀察心健康狀態的方法。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舌尖很紅,甚至有一顆一顆的「朱點」,表示他心火較旺。

 

3. 心情:「心主神明」的說法,中醫裡認為「在志為喜」,也就是說,心情能常保喜悅的人通常心也比較健康。當然,如果一個人「笑點過低」、任何事情都能讓他發笑,那以中醫觀點來看也不是非常好的事情,通常是心氣過虛。

 

以上三點,是我們判斷心是否健康的依據。對心有大致的了解之後,我們接著來認識中醫觀點裡的「小腸」。

 

以大家比較熟悉的西醫觀點來說,小腸主掌的是消化功能,但在中醫觀點裡,小腸與人體裡水分的分流以及泌尿系統的關聯比較大。郭醫師舉例,我們可以把小腸想像成一個沉澱池,胃部消化完食物後,過程中產生的水分會接著跑到小腸,小腸會過濾出乾淨的水分與髒水,並把髒水往下接給膀胱排到體外,乾淨的水繼續使用。

 

總的來說,小腸具有「泌別清濁」的作用,也因為需要承接來自胃的水分並區別清濁,所以被稱為「受承之官」。

 


心與小腸有何關聯?

 

認識心和小腸各自的職掌後,我們接著來看看,它們兩者到底有什麼關聯,為何會在五臟六腑的配對中被編列為一對。

 

心與小腸的關聯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思考,首先是經絡方面。

 

人體裡有非常多的經絡互相串聯,輸送津液與氣血。其中,心經和小腸經是相連的,而且互為「表裡經」,彼此之間會互相影響

 

第二種關聯,則來自於心常「移熱於小腸」。

 

「移熱於小腸」是什麼意思呢?心在五行上對應到火,相對於能量低下的「虛證」,心更容易出現心火旺盛這類的「實證」。而當人心火旺盛,火氣會下移至小腸,在泌尿系統方面造成問題。舉例來說,當一個人心火旺、思慮多,容易連帶出現小便偏紅、尿道發炎灼熱等問題;或者,有些人一緊張就尿不出來,或出現下半身水腫等與體內水分流動相關的問題,這也與小腸有關係。

 

這種常見的交互影響,也是心與小腸被編列為一對的原因。

 

 


那麼,我們能如何保持心與小腸的健康呢?

 

既然心對人體而言至關重要,小腸又與之密切相關,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好好照顧這對臟腑呢?郭醫師提供了三個建議:

 

1. 呼吸調息法

 

被問到如何保持心的健康,郭醫師首先指出:「其實心和肺是兄弟喔!」也因此想保持心的健康,我們可以由調節呼吸做起。透過調節呼吸,不僅能放鬆心情,也能讓心臟每次收縮更有力,將血液輸送得更遠,同時促進心主掌的「神明」與「血脈」健康。

 

那具體要怎麼做呢?郭醫師建議先吸一口氣,吐氣時盡量拉長時間,把氣吐光,比方說吸氣三秒,吐氣六秒,每次做十分鐘,一天做四次,分別在早中晚及睡前。

 

2. 按摩內關穴與少澤穴

 

「內關穴」是心包經上的一個穴道,常按摩有強心及穩定心律效果。這個穴道的位置,在內手腕橫紋中央往手臂三指寬處的位置。

 

另一個可以多按摩的穴道,則是「少澤穴」。少澤穴位在雙手小指指尖外側,這裡是心經和小腸經的交界,是交通陰陽的樞紐,多刺激也能促進循環、疏通兩條經絡。

 

3. 多運動與蹲馬步

 

多運動可以刺激心臟、提高體內循環能量,這是多數人都知道的事情,但為何要多蹲馬步,這就可能是很多人想不通的地方了。

 

事實上,蹲馬步會刺激小腿的「腓腸肌」,這塊肌肉與心臟互相連動。這就是為什麼蹲馬步和運動一樣,對於保持心臟健康都有良效。

 

心為五臟六腑之主,需要我們主動守護它的健康,才能確保身體功能正常運作。學到方法之後,接下來的實踐,就交給各位來進行了!

 

 

採訪撰文/Min


 

醫師 — 郭哲彰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醫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中醫碩士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
前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主任(民國92至民國105年)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助理教授
新世紀中醫診所院長
中華傳統養生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
高雄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監事
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顧問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
台灣中醫兒童暨青少年醫學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