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私房課|從野人獻曝談溫故知新;福智文化心閱網,宇戈專欄。

國學私房課|從野人獻曝談溫故知新

13148
Hr

作者 — 宇戈
一個平凡的教育工作者。
求學時期唸過廣電、美術、中文、教育、特教等科系,博而不精。愛看電影,喜歡用少少的代價,就能欣賞耗資千萬、融合眾人心智創造出來的第八藝術。喜歡旅遊,特別是走訪台灣319鄉鎮尋幽探勝。閱讀則偏愛中國文史經典,想從古籍中找出新意。此外,聽聽音樂唱唱歌,也是生活中不錯的調劑。

 

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在課堂上,曾經說過一則成語故事,內容很有趣,大意是說春秋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夫,家境貧寒、生活清苦,就算是嚴寒的季節,也只穿著破舊的麻衣。好不容易又挨過了一個冬天,終於等到春天的來臨,他走出戶外,溫暖的陽光照在自己的身上,他覺得真是舒服極了,簡直就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於是,他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妻子:「春天的陽光曬在身上,溫暖又舒適,好像沒有人知道,如果把這個方法獻給我們的國君,他一定會大大的賞賜給我。」妻子認為丈夫說的很有道理,支持他到京城去見國君。但鄰里中有一個富人,聽說了這件事,覺得這個農夫真是見識淺薄、孤陋寡聞,就告訴他說:「我們的國君,住在富麗堂皇的宮殿,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厚毛皮裘,根本就不需要曬太陽取暖,還用得著你去獻計給他嗎?」這番話讓農夫十分慚愧,原來自己的想法,是多麼愚蠢可笑!於是便打消了進京的念頭。

後人把這個故事簡化為一句成語,稱之為「野人獻曝」,意思是說,一個普通的鄉下人,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凡的事物當作奇珍異寶,而想獻出去與人分享。這句成語後來多用在個人提出意見供人參考時,自謙之用。不過,也有人拿來諷刺別人所提的建議平淡無奇、了無新意,而嗤之以鼻,稱其為「野人獻曝」。

多年以後,再聽到有人說野人獻曝時,我心中忽然產生另外一個想法,野人之所以獻曝,他的起始初心,應該是單純的善意。

在歷經嚴冬酷寒之後,被春天的陽光照在身上的那股暖意,的確會使人血脈舒張、身心暢快,當然就會認為十分珍貴,立刻想到要把這種感覺與他人分享。這份赤子之心,不能因為他是一個無知的鄉下人,而被拿來揶揄嘲笑,甚至鄙視。

圖片來源:Unsplash。

 

這則成語故事,給了我一個很深的啟示,當人們在面對一件事物的時候,常會因個人主客觀條件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反應。這種反應,有時是大同小異、英雄所見略同,或者是於我心有戚戚焉。但是,也有時會大相逕庭、南轅北轍,甚至勢不兩立如仇敵。前者是皆大歡喜,都是一家人。後者則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非拼個你死我活不可。

其實,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對事物的看法各有不同,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家庭環境、求學過程、成長經歷……等,都會對每一個人的品格、性情、觀念、態度的培養,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對待事物的看法,自然而然地會有所不同,這種差異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儘管社會上允許百家爭鳴,但有些放諸四海皆準的重大原則,卻是人人必須遵守的,例如:真心善意、和平理性、愛與包容、關懷弱勢、公平正義等,都是人類追求至善的目標。

當我們可以從一則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中,產生新的認知、新的想法、新的觀念時,這似乎印證了另外一句成語——「溫故知新」。還記得論語為政篇中,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意思是說,能夠從溫習舊的知識中,產生新的想法和心得,就可以當老師了。其實對我來說,「溫故知新」只是從溫習舊的知識中,因為自己的生活體驗,而有了新的解讀,這種新的產物,僅為個人的感觸和領悟,談不上什麼大道理,更不可能自以為師,拿出來去教化別人。

圖片來源:Unsplash。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累積的經典古籍,可說是汗牛充棟,其中蘊藏著許多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我們若能經常溫習這些流傳千年的文化瑰寶,進而從中悟出一些新的道理,藉此傳遞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善盡一份公民責任,心存善念,必能匯集成一股強大的正能量,對改善當前的社會風氣,產生風行草偃以德化民的效果。

這樣一來,那怕只是一顆「野人獻曝」的赤子之心,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回報與收穫。

分享這篇文章

分享這篇文章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newest oldest most voted
sunny
sunny

從宇戈的文章中,看見了自己的侷限。也感受到只用單一角度看事的自己錯失了多少新思惟!非常謝謝您用流暢而平易近人的語句,將生命的歷練與體會同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