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圓山花博人來人往的一旁寧靜小巷中,木甦無包裝商店靜靜落腳在此。不仔細走進裡頭探究的話,你會以為這是一間文青咖啡館。而木甦也的確有販賣飲品,不僅有咖啡還有花果茶。蘭花茶、美人茶、薄荷茶、肉桂茶,再搭上一片木甦熱賣的天然果乾,那滋味與芳香縈繞於鼻間與口腔之中,果真是一絕的熱門商品!
無包裝的選擇來自於關注環境永續
木甦的老闆Ivan提起開店契機,起心動念是對自身跟環境的關心。
「我想要健康,然後想要這些東西不要浪費又能對環境友善,也不想要一次買那麼多造成很多垃圾。」
在開店前,透過國外朋友的建議,Ivan 認識到歐美國家已經有在做的一件事「refill」,也就是重複填裝跟永續的概念在國外已經非常盛行。這才讓他發覺,原來已經有人在做這樣的事情,如果台灣也有人在做,那他為何不試試看呢?後來Ivan實際走訪或接洽國內外的無包裝商店,英國、美國、德國,甚至瑞士等等吸取經驗。當中與他交流最多的是香港無包裝商店。香港老闆進口不少台灣的商品,知道哪些產品好,將開店前後的選品都無私與 Ivan 分享,讓他受益良多。
而雖然台灣無包裝商品的市場尚未成熟,但無包裝商店的廠商,已逐漸拓展成一個圈子。Ivan 提到自己認識的某間廠商老闆,商品不僅在有機商店販售,對方也希望往環境友善深耕,因此當他與木甦接洽商品供應的時候,Ivan 很快就同意。對他來說,如果廠商是真心想對環境友善,願意回收容器罐、願意多花費人力清洗、能重複使用增加容器使用率,店家也少了購買新罐子的錢,達成彼此友善環境目的,何樂而不為。
他認為與廠商合作有個非常重要的共識:「是否真的有心想要推廣減塑。」
每一次合作他都會問對方三個問題:
- 是不是一次性的包材?
- 是不是塑料包裝?
- 是不是可以重新再生成其它價值的材料?
正因有這樣的堅持跟原則,他才漸漸確定自己是走在落實零廢棄、減塑,是一間「無包裝商店」的經營理念。
無包裝商品首重健康與環保
開店初期時,木甦除了販賣不添加固化劑、防腐劑、精油的手工皂以外,並沒有太多商品。一來食品有保存期限問題,既然店內主張零廢棄或永續,降低丟棄過期食物的比例很重要,賣不出去就只能丟掉,便喪失了守護環境的立意。
Ivan 如此說道:「實際上透過無包裝幫助消費者環保是一回事,我們自己也要做到零廢棄,這間店要能做到永續,我覺得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除了對食安的疑慮,不販售食品最大原因也與他求學時期就讀的科系有關,Ivan 大學時期念食品營養系,讓他比別人對食品添加物有更多認識。如今市場上合法的添加物琳瑯滿目,茶飲使用的香精、牛肉也有牛肉的香精,各種添加物讓人真假分不清,大眾吃到真正原型食物的機會越來越低。
有這一層對食品與健康的認知,木甦且除了果乾、以及現做的糕點以外,並不販售其它食品。店內最熱賣的果乾,強調不加糖、鹽、防腐劑,廠商用烘乾的製程來控制水分,Ivan 甚至親自到果乾製作的工廠確認,食品能在常溫狀態下保存一年,工廠同時也具備食品安全的各種認證,他才決定進貨。
選擇降低食品販售後,Ivan 轉而攻向民眾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常用的消耗品清潔劑、以及店內一推出就引起話題的可使用「一千次的棉花棒」。棉花棒頭採用TPE環保材質製作,可清洗後再重覆使用,針對需要長期化妝的女性消費者來說,是非常實用的商品。再來就是環保袋、環保餐具等大眾習慣使用的商品,也都是木甦的熱銷品。
店內也有少量進口法國永續品牌產製的牙膏錠,一盒40顆,外出旅遊時不用再特別攜帶一整條塑膠軟管牙膏,一個直徑不到五公分的小圓盒,放進包裡完全不佔空間跟重量!也是店裡評價極高的商品。
Ivan 表示會選擇以日常用品為主,有很大一部分也是考量客群。當初選擇花博的位置開店,是希望觀光人潮帶來的經濟效益,不過進駐後發現這是一個老社區,人口不多,且有固定性的消費觀念,吸引來的客人反而多半是透過網路搜尋而來,且是本來就有在做永續、零廢棄這種概念的人。也因為鄰近客群沒有太大需求,就不需要販售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類食品。當然,有部分居民知道有無包裝商店後,偶爾會自帶容器過來裝,可能是一個人住或者有小朋友的家庭,對零廢棄的概念接受度較高。
由奢入簡難?無包裝商店經營大不易
除卻商品挑選是一個經營門檻,談論到最大經營難處,Ivan 不禁苦笑,全台雖已有近三、四十間的無包裝商店,但所有無包裝商店,都有一個共同難題:「普遍的刻板印象」。環保跟貴,常被畫上等號,就算跟其它品牌販賣同一類型產品,比如精油蠟燭,缺少品牌加持光環或者精美包裝後,無包裝商品比較容易被顧客認為以環保材質為名的商品就是貴,但卻忽略了標榜環保材質蠟燭的用料並沒有特別偷工減料。再來無包裝商店的店數並不普及,可能距離民眾的家很遠,或者上下班不會經過,不方便又貴,自然降低前往消費的意願。
對 Ivan 來說,無包裝商店其實很像大家都聽過的「柑仔店」,也就是雜貨店。在塑膠不普及的年代,大家可能拿個罐子、籐籃、竹簍的就去買東西裝東西,沒有想過方不方便,這是那個年代民眾的日常。而無包裝商店就是與時俱進的「柑仔店」,外觀更乾淨、更舒適,但對已經習慣出門走幾步就一間便利商店的台灣民眾而言,無包裝商店的便利性相對欠缺,更遑論價格問題。
相比之下,Ivan 觀察國外無包裝商店能推行順利,除卻環保意識,很大的原因是他們過往常要開兩、三個小時的車去到量販店,一次採買大量的物品回家,用不完還可能製造更多浪費。但若是有無包裝商店,就能下班時少量採買需要的物品,直接帶走,對他們來說,更加便利省事。
他說:「無包裝商店的概念在他們那邊反而會覺得:哇!這是一個很新、很便利的事情。但是拉回來到台灣,就會覺得我們已經有便利商店了,為什麼還要再重新回到雜貨店?」
民眾有感,守護環境才能真正落實
除卻大眾對無包裝商店的認知仍需要時間建立,對於政府近幾年努力推動限塑政策,Ivan 表示的確可以觀察出民眾慢慢有開始留意如何從生活中進行減塑,但要實質上的落實環保,需要更強而有力的行動。
比如從教育著手,畢竟等孩子大了再來談環保不切實際,從小落實減塑生活的概念,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以及企業、民眾跟政府間更實際有感的回饋土地行動。他舉例國外有一款 app,可以紀錄每天走路、搭乘大眾工具能減少多少碳排的工具。假設今天走一萬步,能累積一萬綠色能量值,並將綠色能量值投資給某個保育單位,甚至能透過保育單位架設的攝影機看到保育地的實況。我們能夠很清楚知道自己今天的減碳行動與生態環境有什麼樣的連結。而開發app的企業也可能因為我們投資的綠色能量,以綠色能量的名義轉為捐錢給保育單位。這就是一連串透過日常的實際行動就能達到守護環境的目的。
但目前這一塊的串聯,Ivan 認為是台灣目前較缺乏,還有努力空間的地方。
寄託希望、傳承文化的木甦無包裝商店
Ivan 坦言,自己也並非完美的環保份子,他只是開了一間比較不一樣的店,跟著大家一起成長。「我開這家店就是想陪著像我這樣的人,能夠接觸到環保面,讓對方認識如何踏進環保,然後開始慢慢轉變你的生活習慣,這件事情才是我想要推行的。」
他不希望大家要將「入行」門檻訂的很高才叫環保,而是慢慢習慣使用環保杯、環保筷、環保吸管等等,從自己認為不難的東西開始逐步使用,踏出第一步就很好。
為了讓大家能更加認識無包裝商店的理念,每月木甦也會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辦過永續書展、地方導覽、手工課程等,今年10月則要舉辦一場主打素食跟無麩質的的室內美食市集,12月也會與一家社交軟體合作以物易物活動。Ivan 表示辦活動並沒有太大獲利,且需要耗費人力、時間籌備,說起來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但透過讓大家實際參與活動,才能真正認識無包裝商店在做什麼,他們跟環保有什麼關係。他希望走進來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像跟大自然接近的感覺,也是木甦的核心:永續、健康、農業。
最後,當詢問到何以取名木甦?他告訴我們,「musu」一詞源自希拉雅語,有播種跟種子的意思。是他在台南時參加過一次希拉雅族介紹活動時知道的,希拉雅族語是大家不熟悉的語言,也不熟悉的族群。而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想辦法把這個族群再號召回來,讓大家認識有這樣的族群在台灣,並復甦這個文化。他當時便將這個富有意涵的字詞給記了下來。開店時,希望店名與這個字詞有關,剛好翻譯過來叫「木甦」,木頭象徵大自然,然後甦——重新再復甦的概念。
木甦,就像是寄託一個希望,再將大自然重新復甦的地方,如同將自古有的文化召喚回來一般,期盼每一個走進木甦的人,都能感受與自然一同呼吸。
店家資訊(已歇業)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25巷10號1樓
電話:0908-308-359
營業時間:
週二13:00-19:00
週三-六12:30-19:00
👉特別企劃完整閱讀:《減塑生活的美好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