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專欄

【中醫傷科】不到五十歲就得五十肩?告別肩膀疼痛!中醫師帶你認識「肩夾擠症候群」

2024-05-22 | 周子為
複製連結

造成肩膀痛的疾病很多,像是肌腱炎、滑囊炎、旋轉肌袖破裂、肩關節沾黏等等,都會出現活動時疼痛或角度受限的症狀,而其中很常見的成因就是肩夾擠的問題(又稱肩夾擠症候群),指的是肩峰到肱骨頭這段空間過於狹窄,當肩膀上舉到某個角度後,過於狹窄的空間會擠壓到肌腱或是滑囊造成肌腱炎、滑囊炎而疼痛。以下分享幾個在診間遇到的肩夾擠症候群案例。

 

認識「肩夾擠症候群」案例
案例一
55歲的黃小姐,職業為家庭主婦。最近不明原因左肩往後旋轉會疼痛,因而沒辦法扣內衣,上舉肩膀到某些角度也會卡住疼痛,十分困擾,問診後發現並沒有扭挫傷,也沒有外力撞擊,觸診得知兩肩張力緊繃,肩峰下及喙突附近有壓痛,理學檢查會透過將患者手部托起呈約90度與地板平行,並內旋肱骨時發現肩關節出現明顯痛感。


案例二
45歲的蘇小姐,最近要參加桌球比賽非常興奮,每天加緊練球,希望取得好成績,沒想到世事難預料,才練一週就出現右手上舉活動角度受限和疼痛,於是急著求助中醫。我告知她運動跟競技比賽不一樣,運動強身但競技傷身,臨時抱佛腳肯定會受傷。觸診發現右肩緊繃及右側肱骨內旋,肩膀左高右低。上述兩位都診斷為肩夾擠症候群,故前來求助針灸治療。

圖片來源/Pexels

 

案例三
65歲的阿嬤,因為孫子出生後就一直在幫忙帶小孩,至今已經一年,平時抱孫子的機會很多,除了常常感覺肩頸痠痛,肩膀卡卡以外,沒有特別不舒服,所以也不以為意。最近不知什麼原因,症狀越來越嚴重,突然有一天左側肩膀就舉不起來了,於是前來求診,觸診發現左肩關節非常緊繃,表層與深層張力糾結在一起,手臂大概只能上舉約90度,懷疑是沾粘性的肩關節炎,進行針灸和小針刀治療。


以上個案都是肩膀痛的問題,可以從症狀上簡單做區分,若病人在出力上舉時疼痛明顯、活動角度受限,在放鬆不出力的情況下醫師將其手上舉,可以正常舉起,只有上舉到某些角度範圍內會出現疼痛的症狀(此現象稱為疼痛弧),那就可能是肩夾擠症候群的問題。


五十肩v.s.肩夾擠症候群
另一種狀況是若患者本人上舉肩部時角度受限,可能會痛但也可能不痛,且病人在不出力的情況下醫師將病人肩部上舉,肩關節的活動角度依然受限,那就很可能是沾黏性的肩關節炎,也就是俗稱的五十肩。五十肩跟前面介紹過的肩夾擠症候群不一樣,它代表關節已經沾黏,依照自然病程又分成發炎期、冰凍期及解凍期等三個階段。五十肩的治療時間可能會長達一年,而肩夾擠症候群的問題,通常針灸治療一個月左右療效就會很明顯。

 

以中醫傷科來看,肩關節要處理的地方會著重在肩胛骨和肱骨之間的對位問題,骨頭若沒有正確的相對位置,肌肉就會容易因空間過於狹窄受到擠壓,而肩胛骨的位置主要跟胸廓上肋骨的排列和周圍肌群的張力有關,肱骨位置則跟來自胸前和手臂肌群的張力有關。這幾個地方有問題,產生肩關節症狀的機率就會大幅增加,而當反覆發炎後,最後就有可能產生沾粘性的病變。

 

所以在治療上,中醫傷科主要會採用針灸、推拿、正骨等方式將肩胛骨和肱骨的張力鬆解,結構對位,若是脅肋處前鋸肌的肌肉張力緊繃,甚至沿著膽經的經絡連線到臀部、大腿小腿外側這個區域都很緊繃,那也是需要一併做鬆解。

 

若是肩關節已經沾黏,傳統傷科會用暴力分離沾黏處的方式來處理,但是過程會非常痛,一般情況不建議如此操作,依據個人經驗,針灸搭配小針刀的方式來鬆解沾黏的軟組織,效果也會不錯。
 

圖片來源/Unsplash

 

除了當下的治療外,病人回家後的保健方式也是治療有效的關鍵,肩膀痛有幾個原則需要注意:

1. 不拿太重物品:拿重物會使原本已受傷的肌肉和肌腱更加受損。

2.要端正姿勢:駝背會容易使背部肌肉更加緊繃,肩胛骨跟肱骨也會沒辦法正確對位,造成肩峰下的空間變狹窄。

3.勿反覆舉手過肩:舉手過肩會使肩峰下與肱骨頭的空間變小,增加磨損和發炎機率。

 

另外,曾經有明確的肩膀受傷病史,例如肩關節脫臼、旋轉肌撕裂傷等患者,或者乳癌術後及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後,更容易會有肩夾擠症候群或沾黏的情況發生,也是特別需要注意的類型。

 

在家運動也能改善肩膀疼痛
下面介紹幾個改善肩膀疼痛的動作參考,希望大家平時不管有沒有肩關節的問題,都可以找時間活動一下肩膀,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喔!

 

1.肩胛骨繞圓運動(左右輪流向後旋轉、同時向後旋轉)
步驟:站姿,雙腳與肩同寬,左右肩交替向後轉圓、左右肩同步向後旋轉。

 

2. 肩胛骨上下運動
步驟:站姿,雙腳與肩同寬,兩手身體兩側自然下垂,兩肩用力慢慢上提吸氣、快速放鬆吐氣,反覆10次。

 

3.肩胛骨後伸運動
步驟:站姿,雙腳與肩同寬,兩臂往後伸直,手掌手指在身體後相握交疊,慢慢往身後上方舉起吸氣,肩胛骨互相夾緊,同時抬頭仰望天花板,雙手落下、頭部回正,吐氣,反覆十次。

 

4.手臂交叉伸展
步驟:手臂向前伸,由另一隻手拉過手臂到身體的對側,停留5到10秒鐘,換邊重複做,兩邊各做三次。

 

圖片來源/周子為醫師

 

延伸閱讀:想要顯高又顯瘦?中醫師三招教你矯正假胯寬、改善骨盆前傾!


 

一張含有 眼鏡, 人的臉孔, 領帶, 人員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專欄作者 周子為

長庚大學中西醫雙主修
高雄醫學大學高齡長照碩士
前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
新世紀中醫診所副院長
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單位負責人
中醫負責醫師訓練計畫針傷科指導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