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痛起來要人命!中醫認為足底痛的成因與氣血不通、筋脈損傷、寒濕痹阻有關。在治療上,中醫通常強調「通則不痛」的原則,透過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等手法緩解疼痛……
陳阿姨在彩卷行上班,長時間都要站著做事,這天突然覺得第二、三趾足底附近很痛,故來中醫診所求診。另一位王先生在金融業上班,這次來主訴自己每天早上起來踩地時足跟附近都會很痛,但走一走就好了,反反覆覆一個月,有點困擾,平常工作都是長時間坐著,不常運動。還有一位張小姐,平時沒有規律運動,最近剛爬完百岳回來,說自己腳底中間的足弓很痠痛一個禮拜了,想來針灸治療。
足底痛其實是中醫診間很常見的足部症狀,各年齡層的人都有。以上幾位病人都是因為足底痛來求診,但疼痛的位置和原因不太一樣,經過針灸和傷科手法處理後,症狀都有所改善。本文將針對足底痛的分類、原因、中醫治療及預防方式做進一步探討:
一、足底痛的分類
足底痛可根據發病部位和症狀表現進行分類,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 足跟痛
足跟痛主要集中在腳跟部位,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或長時間靜止後初步行走時最為明顯,走路後疼痛會緩解。這類疼痛常見於足底筋膜炎、足底纖維瘤或跟骨骨刺等情況。若是跟下滑囊炎或是足跟脂肪墊損傷,則行走後疼痛會加重。而上述案例中的王先生就是典型足底筋膜炎的症狀。 - 足弓痛
足弓痛,發生在腳的內側弓部,這與足底筋膜過度拉造成的足底筋膜炎有關,也會因足部結構問題如扁平足、寛扁足、高足弓所引起。另外像脛後肌肌腱炎,也可能會從腳踝後側痛至足弓。上述案例中的張小姐就比較像是因突然面對很大的運動量,而足弓肌力無法負擔,造成足底筋膜過度伸拉發炎的情況。 - 前足痛
前足痛指的是腳掌前部的疼痛,通常與蹠骨過度受壓有關。常見原因包括蹠骨痛、腳趾變形、拇囊炎(拇指外翻)或神經痛。上述案例中的陳阿姨就比較像是長時間久站,足底受力不平均造成的蹠骨痛。 - 散發性足底痛
此類疼痛沒有固定部位,可能出現在足底的任何地方,且疼痛的性質和強度可能有所不同,通常與筋膜、韌帶及腰薦椎神經或局部神經壓迫有關,也常見於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
二、足底痛的原因
足底痛的原因非常多樣,以下是常見幾個原因:
- 扁平足和高足弓
足弓的異常結構如扁平足或高足弓,會改變腳底的受力分佈,導致足底某些部位壓力過大,繼而引起疼痛。扁平足會使足底內側的壓力增加,而高足弓則會集中壓力在足跟和前足部位。 - 穿著不適當的鞋子
鞋子的選擇對足底健康至關重要。不合適的鞋子,如高跟鞋或過於平坦的鞋底,會使足部的受力不均勻,導致足底的某些部位壓力過大,進而引發疼痛。 - 神經壓迫
神經壓迫可能導致神經痛,如跖間神經瘤或足底神經卡壓綜合症。這類疼痛通常伴隨麻木、刺痛或燒灼感,並且疼痛可能延伸至腳趾。 - 慢性疾病
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可能會引發足底的神經病變或血液循環不良,導致疼痛。此外,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足底的關節和軟組織的炎症,進而導致疼痛。
三、中醫對足底痛的治療觀點
中醫認為足底痛的成因與氣血不通、筋脈損傷、寒濕痹阻有關。在治療上,中醫通常強調「通則不痛」的原則,透過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等手法緩解疼痛。
以中醫傷科的方式來說,臀部及下肢後側到足底的推拿按摩可以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和筋膜,減少局部壓力,改善足底痛的症狀。另外,也可以透過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效的中藥做成藥膏外敷(如意金黃散、青草膏……等等),來緩解足底局部炎症和疼痛。
四、足底痛該如何預防
預防足底痛的關鍵在於「避免過度使用」以及「不當的姿勢與生活習慣」。以下是幾種有效的預防措施:
- 選擇合適的鞋子
穿著適合自己足型的鞋子非常重要。選擇具備足弓支撐、避震效果良好的鞋子,可以減少足底壓力,降低受傷的風險。對於扁平足或高足弓者,建議選擇特製鞋墊來提供額外支撐。 - 控制體重
過重會增加足底的負擔,導致長期的壓力積累,增加足底痛的風險。因此,保持健康的體重對預防足底痛非常重要。 - 適當運動與伸展
定期進行足部的伸展運動可以增強足底筋膜的柔韌性,減少損傷的風險。跑步、步行等活動前,進行充分的熱身和伸展,特別是針對下肢後側筋膜(膀胱經循行)、下肢內側筋膜(肝經、腎經及脾經循行)和足底筋膜的拉伸,以及腳踝的轉動放鬆,皆能有效減少足底痛的發生。 - 避免過度使用
長時間站立、行走或劇烈運動會增加足底的負擔,容易引起足底筋膜或韌帶的損傷。建議合理安排運動和休息時間,避免過度使用足部。 - 維持良好的姿勢
站立和行走時身體重量要平均分散在腳底,對於減少足部壓力至關重要。姿勢不當會使特定部位過度承受壓力,進而導致疼痛。
五、介紹幾種可以有效預防及緩解足底痛症狀的伸展方式:
a. 腿後至足底伸展運動(肢體前彎)
步驟:呈坐姿,雙腳往前伸直,身體緩緩往前傾,雙手盡量往前向腳趾處延伸,感受到腿後與足底有被拉伸的感覺後,持續10~15秒後放鬆,反覆做10次。
b. 腳踝放鬆運動
步驟:翹腳,一手扶住腳踝上緣,另一手抓住腳趾,做繞圓運動順時鐘及逆時鐘各十圈,同時屈伸腳趾。
延伸閱讀:膝蓋痛怎麼辦?搶救膝蓋大作戰!
專欄作者 周子為
長庚大學中西醫雙主修
高雄醫學大學高齡長照碩士
前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
新世紀中醫診所副院長
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單位負責人
中醫負責醫師訓練計畫針傷科指導醫師